《二十四孝》的二十四个故事很快就学完了,下面,我先来总结一下,这二十四个故事分别为:
一 上古时期:舜 孝感动天
二 春秋:曾参 啮指痛心
三 春秋: 闵损 芦衣顺母
四 春秋:仲由 百里负米
五 春秋:郯子 鹿乳奉亲
六 春秋:老莱子 戏彩娱亲
七 西汉:汉文帝 亲尝汤药
八 东汉:董永 卖身葬父
九 东汉:蔡顺 拾葚异器
十 东汉:郭巨 埋儿奉母
十一 东汉:丁兰 刻木事亲
十二 东汉:姜诗 涌泉跃鲤
十三 东汉:陆绩 怀橘遗亲
十四 东汉:黄香 扇枕温衾
十五 东汉:江革 行佣供母
十六 三国:孟宗 哭竹生笋
十七 西晋:王裒 闻雷泣墓
十八 晋朝:王祥 卧冰求鲤
十九 晋朝:杨香 扼虎救父
二十 晋朝:吴猛 恣蚊饱血
二十一 南齐:庾黔娄 尝粪忧心
二十二 唐朝:唐夫人 乳姑不怠
二十三 北宋:黄庭坚 涤亲溺器
二十四 北宋:朱寿昌 弃官寻母
二十四个故事当中上古时期的一个,春秋五个,汉朝五个,三国一个,晋朝四个,南北朝一个,唐朝一个,北宋两个。由元朝人郭居敬(说法不一)辑录成书,流传版本配以文诗图,通俗易懂。
《二十四孝》是封建时期的幼儿启蒙读物,光讲述孩童时期的故事就有八个,占了三分之一,比如闵子骞、蔡顺、陆绩、黄香、吴猛、王祥、孟宗、杨香(女)。
它通过讲述古代孝子的故事,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以此培养古代人的封建孝德。
说实话,以前听到过的都是里面比较好的几个,就以为古人的孝很高级。但全面了解以后,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中间曾经想过放弃写下去了,因为觉得太不正能量了。
因为我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二十四孝》是封建时代下的产物。但我不喜欢半途而废,我们需要辩证地去看待这些内容,就像有很多文友说的,关键在于孝思,相信大家都是有足够的判断力的。
里面的很多做法都太不可思议,愚蠢、毁三观、作秀、真假难辨、以德报怨者居多,由此可见,如果把他们的做法放到现在,肯定是水土不服的。封建统治者只是为了宣传愚孝,以达到移孝于忠的目的。
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郭老爷子收集的这些故事中多半都是单亲家庭或者父亲续娶什么的,失母丧父、相依为命。作为宣扬封建孝德的东西,不也应该有美满家庭的范例吗?(哈哈,杠精了哈。)
但二十四孝是否真的全是糟粕呢?也不尽然,关键在于我们怎么看。他们的有些办法虽然愚蠢、极端了些,但是孝心特别真。比如恣蚊饱血,小吴猛把自己身上脱光,让蚊子全部来咬他,他以为这样父亲就能睡好觉了。
但蚊子真能那么听话吗?这好像不符合科学。还有人问,这样他父亲也能睡好觉(好意思)吗?但是吴猛感叹父亲劳累,养家不易,想让他睡个安稳觉的孝心还是值得肯定的。
还有仲由百里负米的真诚行动;郯子鹿乳奉亲、杨香扼虎救父的勇敢;汉文帝亲尝汤药、蔡顺拾葚异器和黄香扇枕温衾的细心;老莱子戏彩娱亲的换位思考;黄庭坚涤亲溺器的事之小、贵恒久等等都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还有南齐庾黔娄的尝粪忧心其实在我心里也是很有争议的。那可能是因为古代的医学技术不发达,只有这么一种法子。而越王勾践也只是尝胆呢,我在想,要是我能不能做到呢?
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发散一下,我们当下也会碰到很多“尝粪”的窘境,比如“要不要拔管?”“他给了我生命,但他没养过我,只有我与他的配型相符,我能救他一命,他来找到我,我要不要同意?”
是不是很艰难的选择?《孝经》里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从这些故事里可以看出,古人讲的孝是无条件的,那孝真的是不讲条件的吗?我觉得“孝是不是无条件的?”都可以做《奇葩说》的一期辩题了。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除了坚持正确的孝道观,怎么样把它完美的延续下去,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我认为我们现时代,孝牵涉到很多问题。比如我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而且和父母在一起的很少。父母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和儿女们住在一起,而我们也不可能很容易地就放下一切,赶回老家尽孝。
首先,距离就是一个问题。不在父母身边,有时候说孝只是空谈。而且现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除了宣传尊老敬老、增建养老设施、提供养老服务,还有关于年轻人就近就业的措施是不是也需要完善些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