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什么是道?道又是什么?当用文字来描述道时,便已经着相了。
名,是各种名相,是人类人为的称呼,或指代词。但文字的苍白是无法说清“道”究竟是何物。就像佛陀所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错。”
学者们对于“道”,总喜欢用复杂的概念,甚至在复杂的概念中绕来绕去,是以表明“道”的高深。但老子不会这么做,他单刀直入,直接告诉尹喜如何契入道。
许多年前读《道德经》,那时翻译的版本也极多。读后,第一个感觉便是觉得这本书离我实在是太遥远。太多的作者,几乎将它解读成帝王之术。对于我这样的普遇人,实在没有共鸣,最终,将之束文高阁。直到去年,遇见雪师的《雪煮道德经》才顿呼,原来二千五百年前的老子,是在教尹喜如何契入道,也在教二千五百年后的我们,如何将道契入生活、工作、学习。这时我才明白,其实《道德经》所言的一切,皆在我们身边。
何谓道?无人说得清,因为它无色无味,无形无象。但却又看不到,摸不着。最终,雪师把它总结成一句话——它是宇宙的原创力!比之前翻译《道德经》的作者们高出一筹。以前的很多版本翻译为“规律”,诸如自然规律,显得窄了很多。
“无,名天地之始。”无,虚无,但却又是万物的开端本源。如佛家所言的“空”。“有,名万物之母。”这一句让我想起后面其中一章的“玄牝之门”。万物之母如这玄牝之门生生不息,然也生生灭灭。如春去秋来,如生命的生死交替,如花草树木的开花结果,花开花落……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徼。”这段话,以前很多作者翻译的文字,对于我来说,几乎是云里雾里。但在这里,似乎也通了。如果从修心的角度来理解,则是:无欲,多半显现出来的是真心的清朗,明明白白,并且会生出无数妙用——智慧的妙用。观察身边的人,发现无欲无求,排除顽空外,几乎是智者。只有智者,心在没有没到各种妄念纠缠的人,才会清醒,明朗。而观后一句话,则是:有欲望,称为有妄念的人,他的行为所现的一定是围绕各种妄念转动的。比如贪嗔痴慢疑。而这行为是有痕迹可寻,无法掩饰。忽然便通了,不再云里雾里。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真心和妄心,属于同一个本体,它们相互不停地变幻。于是,世界充满了各种聚散离合的因缘。而这些变幻莫测的表现,在每个人的心里更加变幻无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聚散相依。常听见一句话叫“祸福相依”,不也是这是这样变幻的吗?
写到这,第一章便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哪怕没有汐暮师姐理解地透彻,但也解了惑。老子,真乃大智者。老祖宗的伟大思想真令人赞叹。而此时,我也深深地爱上了《道德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