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旅途
一切来的刚刚好:徐州时期的苏轼

一切来的刚刚好:徐州时期的苏轼

作者: 随心婷小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19-10-23 18:59 被阅读0次

经历了密州的“丧”,苏轼在徐州的日子倒显得平静和快乐了许多。虽然洪灾和旱灾纷至沓来,他却治理停当,也感受到身为父母官的成就感。在徐州旱灾祈雨后,天降喜雨,苏轼在谢雨之后,心情大悦,写下了颇为鲜活灵动的《浣溪沙》这组词:


《浣溪沙·徐门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

其一

照日深红暖见鱼,连溪绿暗晚藏乌。

黄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虽未惯,猿猱闻鼓不须呼。

归家说与采桑姑。

其二

旋抹红妆看使君,三三五五棘篱门。

相挨踏破茜罗裙。

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

道逢醉叟卧黄昏。

其三

麻叶层层檾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

隔篱娇语络丝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

问言豆叶几时黄。

其四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

其五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

使君元是此中人。


初读时颇感有趣,是一幅幅色彩丰富的画面,通篇更像是一个温暖风小视频。其实我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却发现索然无味。那就细细读这五阙词吧。

从未想过,田园风的词,是这样的小清新。温暖柔和,就像是我们日常经历或者是向往的生活。此时的苏轼身为父母官,他应该感到庆幸吧,毕竟灾害治理得当,百姓安居乐业。只是我更愿意相信,苏轼这时候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乡间生活的人。那种日常生活的情致,在经历过“尘满面,鬓如霜”的日子后,愈发显得珍贵而轻盈。

因为世事无常,所以日日如常。

当读到“轻沙走马路无尘”时,倏忽间想起了初到密州时,他的那一句“更无一点尘随马”。那是当时,他心中的杭州,如此美好,他却失去了。这是现在,他眼中的徐州,如此真实,他正拥有着。

路无尘,心无尘。拂去了心中的尘埃,才会平和下来,让自己喘口气,平静下来,然后重新感知美好。这份历练,像是心中的肉被撕扯切除后,重新长出来的部分,仿佛婴儿的肌肤,稚嫩柔软;这份轻盈,像是曾经失明的双眸复明后,再见缤纷的欣喜,如同婴儿的双眼,澄澈明亮……

此刻的苏轼,真正“活”了回来。疼痛后的重生,宁静祥和。平淡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

我常想,“乌台诗案”如果发生在苏轼的第一次杭州时期后,那时的他稍显轻狂,并未懂得如何“放过世界”;如果发生在密州时期,那时的他低沉迷茫,还不明白如何“放过自己”。

如果这场劫难注定逃不掉,那么徐州时期的他,明白如何与世界和自己和平共处,这才有了后来的“东坡居士”……

相关文章

  • 一切来的刚刚好:徐州时期的苏轼

    经历了密州的“丧”,苏轼在徐州的日子倒显得平静和快乐了许多。虽然洪灾和旱灾纷至沓来,他却治理停当,也感受到身为父母...

  • 黄岗馓子

    “纤手搓来玉数寻, 碧油轻蘸嫩黄深。 夜来春睡浓於酒, 压褊佳人缠臂金。” 谁能想到这是苏轼在徐州任职时期的诗作。...

  • 苏轼与徐州

    苏轼做徐州太守时写下的《放鹤亭记》里,这样称赞徐州的景色:“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

  • 苏轼在徐州

    苏轼我们都知道,他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与其父兄苏洵、...

  • 苏轼与徐州

    “古彭州官何其多,千古怀念唯苏公”,这是徐州人对于苏轼任职徐州的最好评价。 “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苏...

  • 黄州时期的苏轼

    黄州时期的苏轼 张岩松 黄州的苏轼,他是孤独的,他是乐观的,孤独在哪里?乐观在哪里?让我带着你走进苏轼在黄州写的诗...

  • 黄州时期的苏轼

    黄州时期的形式只能用一首诗来表达,就是他最喜欢的事,也是我最觉得特别好的诗歌,那就是《定风波》 定风波 三月七日,...

  • 黄州时期的苏轼

    苏是因为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他刚刚到了杭州,他只能沿途看牛粪寻找他们的地方,那你想一想黄州是一个非常偏僻的地方,那...

  • 『9.30』苏东坡传

    苏东坡在徐州任职的第二年,赶上了徐州发洪水。黄河突然决堤,洪水滔滔,直逼徐州。城里富人纷纷收拾东西,准备出逃。苏轼...

  • 『9.30』苏东坡传

    苏东坡在徐州任职的第二年,赶上了徐州发洪水。黄河突然决堤,洪水滔滔,直逼徐州。城里富人纷纷收拾东西,准备出逃。苏轼...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切来的刚刚好:徐州时期的苏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uzk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