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
苏轼是如何度过那段被贬的岁月的

苏轼是如何度过那段被贬的岁月的

作者: 半日闲者 | 来源:发表于2019-06-29 10:18 被阅读0次

    神宗元丰二年十二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从地市级的市长贬为边远县城的一个武装部副部长。从春风得意的科场奇才,突然被贬为谪居落寞的朝廷犯官,第一次经历人生巨大转折的苏轼是怎样度过那些被贬的日子的?他将面对怎样的生活和人生?

    苏轼生性耿直,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变故,脑瓜子也是嗡嗡的。刚到黄州时,他情绪极其低落,脑子昏昏沉沉的,白天整天在家睡觉,只有晚上趁夜深人静时才出去散散步。换做一般的人,可能就会在黄州终老了。可是庆幸的是苏轼没有就此消沉,在黄州安国寺长老的指点下,开始用佛教的眼光自我反省,也开启了他的重生之路。

    佛教中有一种概念叫“做业”,做业分为:身业、口业、意业,分别代表行动、语言和思想。苏轼认为原来在朝廷中嬉笑怒骂系自己“口业”太重,必然要遭到报应。所以他决定在亲身耕种中去掉多愁善感的文人气息,养成刚毅坚强直面人生的丈夫气概;在读书著作中去掉自己身上恃才傲物、桀骜不驯的傲气,养成稳重端庄、谦逊平和的正气;要在和农夫交流中去掉尖酸刻薄的小家子气,养成虚怀若谷宽以待人的大气。

    苏轼在朋友的帮助下,争取到五十多亩荒地,主动脱掉文人的长袍换上农夫的短打,开始了对于他来说如“炼狱”般的农耕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不仅磨练了他的意志,也让他的身体得到了锻炼,使他能从容面对黄州湿热的的气候。

    亲自耕种解决了苏轼一家物质生活的难题,但精神生活的难题可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

    古人云:“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也就是说不朽的人生由立德、立功、立言组成,对于苏轼来说立德需要一生的积累,立功对于一个“罪臣”来说也不可能了,只有立言可以实现了。所以苏轼在黄州期间别无用心,全身心的投入到了著述中。苏轼说:“我在黄州闲废无事,也无所用心,于是专心著述,在一两年的时间完成李对《论语》《周易》的注释工作。”(《与腾达道六十八首》之二十一)《论语说》和《易传》的完成,标志着苏轼自成一家的学术思想的形成。潜心著书立说帮助苏轼度过了初次被贬时最难过的那段时光。

    苏轼生来就是一个为朋友而活着的人。苏轼的朋友很多,交友也很广泛,他有两句名言:“自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悲田院乞儿。”“吾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蓼花洲闲录》)在黄州他和左邻右舍的关系都非常融洽,大家彼此友善相处,不论身份地位高下,不论个性差异,言语间也无所顾及。一次他和几个人一起聊天,可巧这几个人笨嘴拙舌,越聊约没劲,苏轼便一再请求其中一人将鬼故事,岂料那个人连鬼故事也不会讲。苏轼便说:你姑且妄言之,我们姑且妄听之。一番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于是彼此间无话不谈,无事不言,尽欢而归。也正是因为苏轼有如此坦荡的胸怀,周围的朋友才能以赤子之心相待,才能使自己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也正是如此,才能帮助苏轼驱走心中的阴霾,迎来更阳光的自己。

    这就是苏轼的魅力,也是他给我们以启示,人生遇到挫折,不要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应该重新振作起来,勇于面对自己,勇于反省自己,如苏轼一样潇洒面对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轼是如何度过那段被贬的岁月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bu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