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服记》读书笔记
很多人推荐过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只是我一直都止步于作家本人多次自杀的经历不敢看。要不是在家附近的图书馆浙江文艺出版社的《人间是个》精致的封面吸引,可能还是会一直避开不去主动关注,回头想想幸亏当时借了这本书,并且为了细细品味,一再续借了两次。
浙江文艺出版社的《人间失格》,收录的第一篇是《鱼服记》,看完《鱼服记》第一遍,心里在隐隐遗憾:不懂日语很可惜,要是能看日文原版该多好,看看作者的用词是不是跟翻译的一样精妙。
太宰治的文字真有魔力啊:用词讲究,留白余韵悠长,有些地方却有着直白而单纯的孩子气。
相比很难共情和理解的《阴火》,《鱼服记》的故事比较简单:常年跟着父亲生活在深山里的素羽,在15岁的一个雪夜被父亲强暴,伤心震惊之下,素羽跳潭身亡。故事结尾,作者特意安排素羽成为一条生活在潭水里自由自在的小鲫鱼,鱼服记(鱼做的服装)这个篇名是和这部分内容做呼应吧。
当时只是看完《鱼服记》,太宰治布局用词的精巧一下子唤醒我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渴望。
开篇先描述主人公素羽生活的马秃山,不急不缓地讲明这座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典故,一个结局不太好的历史典故,“传说这一带从前是一片宽广的海洋,义经(日本平安末期的武将)带着一众家臣一路北上逃亡,选在这里登船渡海,船却撞上了这道山脉。”
这样的开篇是不是隐隐在暗示后续的故事也是个悲伤的结局呢?
夏末秋初的马秃山景色美丽,层林尽染,树叶红得非常好看,一道十丈高的瀑布附近是游人常来游玩的地方;瀑布附近多是珍奇的羊齿类植物。瀑潭边上有一片小小的茶棚,引出了故事的主人公素羽。
一道瀑布一片羊齿类植物,都在为故事的后续发展埋下伏笔。13岁的素羽看着轰隆隆飞流直下的瀑布,心里时而期待地想,这么多水这么个落法,肯定早晚有一天要落没了;时而又感到惊奇:这瀑布的形状怎么就永远一模一样呢?这是从侧面说素羽当时的生活和心情如同瀑布的一样永无变化吧,直到有一天,站在瀑布下的素羽亲眼目睹一位来自城市的学生为采羊齿植物,从绝壁失足跌入瀑布里身亡,这件事深深刺激到了素羽,她开始思索自己的生命和生活,她会问终日忙着烧炭卖炭,不烧炭不卖炭的时候,喜欢喝的醉醺醺的父亲,你活着是为了什么?也开始觉得瀑布的形状是绝不相同,一个生命的骤然失去唤醒了另一个人对生命的思索,
从那以后,素羽的生活或者心情再难像以前一样平静无波,她会觉得冬季很讨厌,满身酒气的父亲让人难受。让她觉得难受的这些,在一个下着暴风雪的夜晚戛然而止,父亲毁了素羽,素羽跳进深潭自尽。而悲剧早已悄悄注定,在目睹学生失足落水身亡后,父亲说不知道活着是为了什么,素羽顶嘴:还不如死了的好,想打素羽的父亲最终没有下手,只是想这是素羽快要长成大姑娘了。
书中还有一处作者用心写了,但我没太读懂的地方,一个父亲讲给素羽的故事:一对樵夫兄弟,三郎和八郎,一天八郎外出抓回来很多叫真樽的鱼,没等哥哥回来,自己烤着吃一条,发现很好吃,就一口气把所有的鱼都吃光了,没给哥哥留,吃光了鱼,八郎感觉很口渴,喝光了家里水还不够,又去村郊的河里喝水,喝着喝着变成了一条永远只能在水里游的大蛇,兄弟俩一个在岸上一个在水里,流着眼泪喊着对方的名字。
这个传说是在说,亲人之间也会被贪欲会相互吧?
无论作者把自己剖析的如何片甲不留,从《鱼服记》结尾里变成小鲫鱼的素羽身上,我还是看出了作者隐藏的那些孩子式的天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