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月突然变得非常热闹,一直不在家,先是去了越南开会一周,回来后赶紧去无锡交接工作一周,周五回上海,周六早上一大早又去武夷山玩了三天,公司组织的旅游也必须要求参加。今天已经是28号,又到了一个月的月尾,刚刚回到家,就坐在电脑前码字,007群主和小组长已经不停地在催我交作业。
今天在回来的火车上,想到我接下来的使命,就是全职在家陪读,让我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即使我不去工作,全身心陪读,我能把孩子教好吗?她不听我话怎么办?一年后当中考成绩出来的时候,还是一个无法面对的分数怎么办?学习是她自己的事情,为什么我要这么操心孩子的学习呢?当这么多怎么办和疑问放在我面前的时候,心情无比沉重。后来我想到武夷山的山水,我放下烦恼和忧虑,勇敢面对才是正确的选择。孩子的学习,必须是我们俩要共同面对的大事,不能我一个人急,而她不急,我们必须要一起急才行。
想完这些,我打开伯凡老师今天的课,今天这课的标题就叫《认知的双人舞》,我怦然心动,这不就是对我思考的比喻吗?老师用“认知的双人舞”这个概念更加形象的表达,认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如果是一个人就容易变成“操之在我”的自大,任何认知活动都是双向互动行为。
老师举例说,苏东坡有一首诗,就讲了“认知的琴声”。他问,你说琴声是在琴上还是在指尖上?如果在琴上,琴放在匣子里,它为什么不发出声音呢?如果在指尖上,我们为什么不把指尖凑到耳朵边来听琴声?也就是我们听到的琴声,其实是指尖跟琴弦互动而导致的一个结果,也可以把它想象成琴和指尖的一场舞蹈。
历史上无论是改变一个组织,一个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差不多85%的变革都是要失败的,成功的变革只有15%,因为很多时候的变革都是独舞,就像我们前一天信誓旦旦的说,明天开始我们要怎么怎么,刚开始还热心沸腾,第二天还有一下激情,到了第三天就渐渐冷了下来,第四天计划可能就停止了。
因为这是一场没有舞伴的变革。
任何认知都不完全属于你,就像琴声不属于你的指尖。接下来的陪读并不是我一个人的舞蹈,而是我跟我女儿跳出的双人舞,我要花大量的时间去了解我的舞伴,我不能总是把我的想法当作她的想法,我的要求她只有服从的权利,这样是跳不出默契优雅的双人舞,变革的路是走不通的。
去年底就提出辞职,现在终于确定了最终的离职日,也就是到下月底以后,我再也不用朝九晚五去公司打卡上班的生活,但是我需要重新定义我的生活,这种自定义的人生是之前没有经历过的,小的时候就是上学,毕业后就是要工作,时间被读书和工作占去了一大半,剩下的时间也不需要做自定义,就被打发光了。
自定义人生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寻找终身的舞伴,乔布斯可以一天之内修改100次PPT也乐在其中,所以做PPT是他的舞伴,我们每个人天生拥有上帝给我们初始化操作系统的密码,让我们可以不厌其烦的去做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就是舞伴,我不知道我的舞伴是谁,我做什么事情可以给我持续不断的满足感,我必须要去寻找,我多么希望我能用一年的时间找到它,这一年并不像别人想象中的,我会过得很惨,没有工作,没有目标,别说双人舞了,就连一个人的独舞都懒得跳,我希望是探索的一年,是人生的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我的认知水平在伯凡老师的谆谆教诲下,一天天在进步,把生活的真相一点点看懂,同时即使看懂之后,仍然对生活充满热情和激情,用灿烂的微笑和优美的文字记录着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