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认知方法论笔记(六、七)

认知方法论笔记(六、七)

作者: CliffordGFF | 来源:发表于2021-03-14 20:31 被阅读0次

六.认知之树

认知双人舞——双环学习,双环学习是不是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识作为媒介去吸收新知识呢?

认知不是独舞,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当认知的场景和通道发生变化时,你获得的认知也会发生变化。

学校和公司是两个场景,两个媒介,同样的信息会有不同的认知。

网上课程和阶梯教室是两个媒介,电子书和纸质书是两个媒介,认知同样会随媒介的改进或退化而变化。

我们跟着大神学习,认知双人舞很容易跳起来,因为他们都是经过沉淀通过技巧精确表达自己的认知的,好的媒介是提供了的。而我们不一定有同样的能力,所以不仅要配合跳,还要带着别人跳,创造媒介。

七. 天赐良机从何而来

归因谬误,归因偏差:

因果倒置是一种归因谬误,区分相关性因果性

归因谬误有两种:一种是把毫不相关的因素当做原因;另一种是把原因之一错当原因的全部。无论是分析成功还是失败,我们都应该避免归因谬误。

成功与失败之归因

组织行为学中有一个概念,自利偏差(Self-serving bias),这种偏差的主要表现是: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内在原因,如自己的能力、品质、人格、努力等等;把自已的失败则归之于外在因素,如坏运气、恶劣的环境、无法克服的障碍等等。所以人有天生归因谬误的倾向。

知道了人性的不足,我们才会发现自己的无知,进而开启发现智慧的道路。避免产生“操之在我”的幻觉,保持谦逊。

结果=一连串的事件

因——“茵”就是不止一个要素交织在一起呈现的样态

“机械”的“机”还有一个相关的词——机会。“机会”是各种要素汇聚到一起出现的一个局面、场面,或者格局。机制——常量的资源和能量放大的超预期结果(效率max)

因果关系是一种思维方式,我们要永远尽可能地发现原因的同时,也要接受找不到所有原因的现实,因为它太复杂了。

“盲维”,就是一个结果是所有这些原因交织而成的,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叠加。

“一个果表面上看是一个结果、一个对象,其实它是一个事件,而这个事件很可能是由一连串的事件汇聚交织起来的”。

钟型事件与云型事件:

支点,杠杆,力缺一不可

钟型事件,单一线性,杠杆

云型事件,复杂云状,足球队

如果分不清事件,就产生认知谬误

云型思维

“结果”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自两个方面:

这些要素本身是变量;

即使这些要素不变,是恒定的,但是它们交织汇聚的方式不一样,最后的结果也是不一样的。(过程是变量)

自己才是“良机”的真正出品人:

认知问题的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和《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培养对哲学的兴趣。

预兆思维:任何一个结果都是一连串的事件

你现在的状态只不过是接下来一连串事件当中的一个而已,千万不能简单下结论说现在是“幸运”还是“倒霉”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认知的原点也有质的飞跃:肤浅缥缈的一个认知,变成了一个真切的认知(新认知)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良机”根本不是“天赐”的,而是自己创造的,是自己不断进入一个又一个的游戏,经历一个又一个的事件,最后形成的一个结果。“良机”的真正出品人不是老天,而是我们自己

如果你不努力,所谓的“天赐良机”就什么都不是。每一个阶段性结果都可以看成是下一个阶段的原因。

留言精选:2.原因的叠加并不是简单的1+1等于2,也许两个因素加起来等于3

3.命运是多个变量互动的结果”。

1.人脑有一种天然的脑补机制,遇到不完整的东西会进行自动补全。避免情感上有偏见。

4.天赐良机,天赐就是归因谬误。“机会”不是一个对象,而是一场“游戏”

09.多说yes,少说no,说no显得聪明,但阻挡了对话的展开。多说and,少说but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认知方法论笔记(六、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sc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