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追求快节奏和高效率,但在复杂的环境和事物中,我们始终无法做到真正的高效,只有简化工作与生活,才能获得高效和舒适。
想必大家都用过录像机,但据统计,大概95%的人都不会用到录像机上90%的功能。有时候,办一个很简单的事情要走十几个程序,甚至在有的国家,你要熟悉16000多种法律才能创办企业,这些都太复杂了。如今,新科技、新产品层出不穷,我们正需要“断舍离”般的简单思维,从复杂中剥离出来。《简化:如何简单工作与生活》给我们提供的,不仅是一种思维态度和习惯,更是一种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作者在这本书中提供了完整的简化原则和方法论,帮助我们生活和工作变得简单而轻松,同时也就像有一本书的书名说的那样,《越简单越幸福》。
这本书的作者是爱德华·德博诺,英籍马耳他人。他是一个真正的牛人,被誉为创新思维之父、全球最具远见卓识的20人之一,欧洲创新协会甚至将他列为历史上对人类贡献大的250人之一,真是那种属于金字塔尖尖上的人。他还拥有全世界最牛的学历,牛津大学心理学、生理学及医学博士,剑桥大学哲学博士,马耳他大学医学博士,有没有觉得他简直不是一个正常人,而是天才级的通才。他是教授思维技能领域的权威,在世界范围内开过演讲,连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500强企业、全球经济论坛、联合国、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和中国的北京市政府,都有过他演讲的身影,可见他的影响力之巨大了。不仅演讲培训,他还是一个高产作家,已出版62种著作,代表作有《水平思考法》、《六顶思考帽》等等,被翻译成37种语言,行销54个国家,图书销量达到3000万级别。他创新的“水平思考法”、“六顶思考帽”,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政企和教育界的推崇。
第一个重点内容,简单,无疑是我们更好的选择。
近些年,社会开始提倡一种至简的生活方式,主要是因为人们在这个复杂社会中,开始感到疲惫和压力山大。我们被太多太多的欲望所裹挟,渴望快速获得成功,跟上时代的节奏,所以制定了很多的目标和计划,读书,旅行,摄影,学琴,英语,等等,但我们的时间和精力都非常有限,过多的欲望只会让自己身心疲惫,复杂必然带来更多压力。所以我们需要简化工作和目标,集中精力在几件最想做的事情上面,简单地专注下来,浮躁和喧嚣就会被抹平,取而代之的是内心的平静和安定。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购物欲望开始直线飙升,加上网络购物的便捷,我们剁手的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可是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东西吗?很多时候买回来的东西只是当时图个新鲜,但是那些物品却占据我们过多的空间、时间和精力,我们被物欲捆绑,离简单舒适的生活越来越远。其实,幸福与东西多少没关系,与你目前真正的需要有关系。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做减法。
比如,麦肯锡就要求员工能在30秒内把任何事情说清楚,有一本书就叫做《重要的事情说三点》,是的,优秀者都在追求简单和高效。漫画家必须把复杂的概念通过清晰、简单和有趣方式呈现出来,广告撰稿人要用最精简的语言,把客户的产品价值表述出来。简单,是高效的代名词,复杂会带来压力、焦虑和挫败感,我们会变得烦躁不安。所以简单应该成为一种处事习惯,把它变成内心的一根弦,我们要时常绷着这根弦,做任何事情不满足现有的方式,而是追问一句“是不是有更简单的方式”。作者甚至认为,我们应该成立一个简化研究所,研究所的主要职责就是关注“简单”,与各式各样的机构进行合作。比如和法律机构合作,对新的法律、法规和程序作出评价,看是不是足够简单和易于理解。
简单是我们更好的选择,还因为人类大脑本就是简化的装置。作者在书中说,思考的真正目的就是摒弃思考,人脑是一个自动化的信息系统,进入大脑的信息会自行组织形成我们的常规模式,这些模式就构成了认知的基础。这个理念在畅销书《思考快与慢》中也有体现,我们人脑存在两个系统,其中常常发挥作用的就是自动化思考的系统,很多事情我们不需要思考也能快速反应,比如,别人说到猪,你就想到蠢和笨。常规模式有时候可以帮助我们简化思维,因为我们不需要重复思考类似的事情,但同时也是我们因循守旧的根源,一旦陷入自动化的思考,就不会对这种思考本身进行思考了。对思考的思考,我们称之为元认知,自动化思考会让我们失去这种重要能力,所以我们也应该常常对思考本身进行反思。
简单也是一种美,在科学、建筑、服装和艺术等各个方面,都开始推崇简单的风格。科学家们总是尽量用简单的理论解释众多复杂的现象,有趣而生动,从而激发新一代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在写作和诗歌中,简单质朴的语言也有一种美感,像汪曾祺的小说,虽然简朴,但总能打动我们的心,而那些喜欢堆砌华丽辞藻作者的散文,读起来却索然无味。建筑也是一样,作者就特别喜欢希腊建筑、乔治王朝时代的建筑,那种简单典雅的建筑风格,让人如痴如醉。
第二个重点内容:简化的四大重要原则。
本书为我们总结了简化的10项原则,帮助我们更简单地生活和工作。这些原则可以总结归纳成几点:
第一,将简化视为最重要的价值之一。
在商业社会中,我们会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会做各种各样的尝试和准备,相对而言,“简单”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当我们想出了一个解决方案,就会容易满足,不会去想或许还会有“更好”或“更简单”的解决方案。事物本身不会朝简单发展,简化不会自动完成,只有把简化当做最重要的价值之一,我们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和决心,并且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让事情变得更简单。
大道至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简单是一种哲学,我们可以获得宁静和幸福。简单本身,不一定简单,简单其中自有力量。就像2*2矩阵思考框架,非常简单了吧,只要把一个事物的两个关键因素,放到框架里面,思考就会简单高效很多。像紧急和重要矩阵,就是典型的2*2矩阵法,我们排列成四个方面,紧急重要、紧急不重要、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一下就把时间管理变得简单了。简化的目的是为了轻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简单不应该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而是尽力追求的必需品。
第二,你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了解后才做简化。
如果我们没有对主题进行充分了解,就有可能提出“过于简单”的解决方案。打个简单的比方,你如果问一个从没读过书的人,国家没钱了该怎么办,他有可能觉得你这个问题问得很蠢,然后告诉你说,没钱了,国家用印钞机多印点钱不就行了吗?这就是简单过头了,因为他完全不懂经济和市场的运作,所以很容易忽略其他重要方面,比如这种方式会导致通货膨胀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简化是在了解全面之后所做的一种选择,而不是为了简单而简单。就比如你觉得画出完整的人形浪费时间,就可以用 “简笔画”来画,但如果你还要简化,直接画条线来代表人,就不行了,因为大家不觉得一条线像人。虽然实现了简化,但也丧失了清晰度。简化,是对复杂因素分析之后的一种精简,而不是随意过度地删除。我们在判断某一事物是真正的简化还是过于简单,就要对当前主题有所了解。比如作者创造的水平思考里,有很多技巧都非常简单,很多人在不了解之前会觉得过于简单了,但实际上,这些技巧的提出都是有科学依据的,而且非常有效。这就是不了解造成了误解。
试想,当《罗密欧与朱丽叶》被精简成“男孩和女孩相爱了。家庭反对。因为误会,最后两人都死了”,故事还会有力量吗?
第三,我们需要勇气质疑和摒弃现有的一切。
作者说,一切都需要被质疑,一切都需要理由才能继续存在。时代在不断的发展和向前,曾经必须存在的东西,可能不再需要了。对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我们一定要保持反思的能力,如果它已经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我们要勇敢地摒弃它。
第四,用组合或者分解的方式,化繁为简。
组合,顾名思义就是将彼此独立的不同事物,通过某一个共同点进行归纳组合。比如你老婆要你去超市买东西,加起来一共十多样,如果当时你既没有手机,也没有笔,是不是要一直在路上默念物品的名字,才会记得,而归纳组合之后就变得简单多了,你可以把要买的分成水果类、蔬菜类、调料类,等等,这样就不容易忘了,因为人脑的短期记忆一般只能记住5-7个事物,比较容易记住的是三个,这就是为什么很多领导都喜欢说三点。归纳组合可以把多个事物组合成少数几个,看起来就会很简单。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在湿度很大的热带国家,经过某种设置之后,普通的空调会产生大量的高质量淡水,这样就可以把制冷和供水功能组合起来了,方便实用。
分解和组合恰恰相反,但同样可以帮助我们简化。分解是指将事物分解成“便于一次处理”的小块,然后分若干次处理那些小块。比如你要在两个月内完成一个项目,就要将项目任务进行分解,然后一个个去执行。就像师下面有团,团下面有营,营下面还有若干个连。当整个组织太复杂时,我们就可以把组织分成较小的单位。
第三个重点内容:如何让事情变得更简单?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方法论,我从实用的角度为你选了4条最好用的。
方法论1:回顾历史。
任何进步都是从质疑开始,如果没有对速度和动力的质疑,就不会有汽车和飞机,如果没有对煤油灯的质疑,就不会有灯泡,如果没有进一步对节能的质疑,就不会有节能灯的普及。
历史回顾,是一个简单直接的过程,我们对一些习以为常的事物的存在,通过历史回顾,来考察它是否有理由继续存在。如果某个事物已经不再适合这个时代,要么改变它,要么彻底抛弃它。
很多复杂的事物沿袭至今,只是因为我们没有重新审视。就像结婚闹洞房,很多地方仍然保持这个传统习俗,实际上,之所以要闹洞房,是因为以前两个人结婚,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连面都没见过,当天晚上亲朋好友闹闹洞房,是为了避免尴尬。但是现在的小两口都是自由恋爱,熟都熟透了,闹洞房其实也就没什么必要了。
我们需要简化或者丢掉一些习以为常甚至根深蒂固的东西,但似乎做起来很难。胡适先生曾在一本书中举过一个形象的例子,以前的房子都是有门槛的,后来当门槛都是平的之后,还有人在进门的时候,习惯性地抬一下腿,好像那个门槛一直存在。为什么思维方式那么难改变?因为熟悉能够带给我们安全感,而新想法、新方式总会有风险,就像作者说的,我们都喜欢熟悉的魔鬼,胜过不认识的陌生人。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真理,只有与时俱进的真理,通过回顾历史,我们可以突破传统思维的桎梏,摒弃一些繁杂的程序和习俗,让生活变得更简单。
方法论2,提取概念
概念是在头脑中形成、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方式。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了概念。比如我们可以从白马、白雪、白发里面,抽象得出白色的概念。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概念不是笼统而且抽象的吗?与简单不是正好相反吗?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游戏来看概念是如何起作用的。这个游戏是,请把一个正方形分成四等份。你第一时间肯定会想到,把正方形从横竖的中间各切一刀。这种方法背后的概念实际是:要把正方形分为四等份,只要把正方形分成两半,再把每一半分成两半就可以了。根据这个概念我们还可以想出很多简单的方法,比如把正方形按照对角线进行分割也可以。
提取出基本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更简单、更多的方法来执行这一概念。概念就像是一个行动地图,我们可以根据这个地图,找到更多通往目的地的简单路线。
方法论3,阶梯法
简化的过程,不一定总是重大的、一步到位的,有时候在一些小细节上,稍微改动,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阶梯法的要点在于,每次迈出一小步,不仅可能让我们达到很高的高度,还可以培养我们的简化意识和化繁为简的敏锐度,这对我们弥足珍贵。现在很多企事业单位,都会有建言献策的制度,每个人都可以提出对某一部分细节的改进措施,这种方式非常有效。我们始终要把简化改进当作重要价值之一。
方法论4,普遍与特殊的双线并行法
我们之前说过,简化就意味着放弃全面,但也会造成不公平。法律法规的复杂性之所以与日俱增,是为了应对各种例外以及钻空子的情况。如果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只是针对大多数的情形,对那些例外的情形就不公平了,所以我们不妨根据普遍与特殊两种情况进行设计。
打个简单的比方,现在的公交车都没有斜坡,残疾人就很难上公交车,如果设计一个专门的残疾人公交,对于那些特殊的残疾人就非常方便了,当然,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两种情况进行组合,设计一个可以搭斜坡的公交车。再比如,一个餐馆如果要满足所有人的口味,那可能要准备几百上千个菜品,这样根本就无法运营了。饭店的菜单上,都是大家普遍喜欢的菜,这样一来,材料、储存、烹制和人工都可以简化,这也是快餐业的关键概念之一。面对天才学生和普通学生也是一样,天才学生觉得一般的课程无聊,就把他们集中在一起教授更难的课程,使他们的天分得到充分的挖掘。
首先,我们讲到了简单是我们更好的选择。简单可以让我们专注下来,退去浮躁和压力,活得更轻松和幸福。简单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美,在科学、建筑、服装和艺术等各个方面,都开始推崇一种至简的风格。在写作和诗歌中,简单质朴的语言也有一种美感,更不用提那些让人如痴如醉的简单典雅的建筑了。
其次,我们讲到了简化的四大重要原则。一,将简化视为最重要的价值之一,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金,让事情变得更简单。二,你需要对某一事物进行了解后才做简化。三,我们需要勇气质疑和摒弃现有的一切。第四,用组合或者分解的方式,化繁为简。
最后,我们讲到了如何让事情变得更简单?作者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方法论。第一,回顾历史,考察事物是否有继续存在的理由。第二,提取出基本概念,找到更简单、更多的方法来执行这一概念。第三,阶梯法。每次在简化上迈出一小步,不仅能让我们达到很高的高度,还可以培养我们的简化意识和化繁为简的敏锐度。第四,普遍与特殊的双线并行法,简化意味着放弃全面,但会造成不公平,应该设计普通和例外两种情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