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后散步,偶遇朋友一家人。多聊了几句,朋友两岁多的儿子在吵着要抱抱、要回家家,
临分别时我感慨自己的小孩好像从未撒娇过。朋友说,这是一种“缺失”。
有些困惑。回到家,我努力地搜寻对于儿子曾经撒娇的记忆,结果一无所获,甚至都想不起他上一次哭是在哪年。
是啊!儿子才八岁不到,怎么就少了同年人该有的稚气与哭闹?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缺失呢?
等等!是什么让我对一直以来都很听话的孩子,会有这样的焦虑呢?
试图在网络中寻找到解释
微博话题:你周围那些很听话的孩子,长大后过得怎样?
五万多的评论中,高赞的都是表达自己因为听话懂事而导致现在平庸无为的不甘,或为了显得听话懂事而怒不敢言的委屈。
百度“会哭的孩子有糖吃”,看到的结果更是叫人心里不安。
类似于“恭喜你,有个不听话的孩子”的文章也是层出不穷。
是从什么时候起,不听话、会哭闹变得如此重要?似乎不会这个技能就要注定平庸?
越想越担心,我仿佛看到孩子日后惨淡的身影和委屈的眼神。
于是赶紧搜索“如何教孩子哭闹”,“如何让孩子变得不听话”……看看有没有专家写过这类的书。
然而,没有。
这又是为什么呢?
说到这,我忽然想起某些大V走红的爆文原因:抓住部分读者的心态,制造反向观点,猎奇;以点概面举例,证明。从而赢得认同。
《矮子们快来幸灾乐祸,原来长得高也很凄惨啊!》《买买买,上帝给女人的止痛药》……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懂事的孩子有苦吃》亦是如此。
这样的文章才会有人看,试想,若写成《长得高比矮有优势》《女人心痛该分析原因》……
你会不会觉得很无聊?你还会有人点开么?
我说《孩子懂事听话很好》,你会不会觉得我是在放屁?
如果你相信,韩寒的成功是因为他没有参加高考、没上大学,我建议你读一下韩寒的《我所理解的教育》。
如果你相信,牛顿只是因为被苹果砸到头就得出万有引力的结论,我建议你先了解一下微积分。
知乎问题:怎么看待高考取消英语这一呼声?
(永远喜欢如月千早)的回答
“英语老师你给我听着。英语不及格?正常!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
数学老师你给我听着。数学不及格?正常!上街买菜用得了函数么?
语文老师你给我听着。语文不及格?正常!难道你骂人要用修辞手法呢?
政治老师你给我听着。政治不及格?正常!中国13亿人轮的到你做主席么?
历史老师你给我听着。历史不及格?正常!难道你还想回到封建社会?
地理老师你给我听着。地理不及格?正常!难道你连自己回家的路都不认得么?
物理老师你给我听着。物理不及格?正常!难道你跳楼还用得了考虑空气的阻力么?
化学老师你给我听着。化学不及格?正常!难道你还想搞出个神州几号出来吖? (可能是因为下面要喷火吧。。)
生物老师你给我听着。生物不及格?正常!难到你还想把你的梦中情人克隆出来?
体育不及格,正常!难道你还想练出多少个飞人来?”
实在是、太愚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