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鹿见柒间(ID:lujianqijian)在广州待过的人,一定不会对"1200 Bookshop"太过陌生。
它是广州的第一家24小时不打烊书店,营业5年来,不卖武侠和励志书,而且可以为背包客提供免费住宿。
其实在一开始,我是不相信在这聒噪的广州,真的会有人愿意走到这里,寻一本书,然后坐上一夜的。
但实际上,书店每天晚上都会有很多人进来,而且多数的年轻人都已经习惯把这里当成自己第二个家了。
有人因为要考证,会拉着朋友在书店通宵,在第二天赶最早的一班地铁去公司上班。
有人为了赶稿,可以把书店当成自己的办公室,连续几天不眠不休。
你能遇见学生、老师、工人、旅客以及自由职业者等等不同身份的人,但他们都在进门的时候自觉地闭上嘴巴,然后去寻找自己需要的东西。
你在他们身上很难看到那种读书人的散漫气息,也并不是我们印象中那样,一本书、一杯茶,慢慢地去品,享受一种慢的生活模式。
书,更多的是被当成一种工具,来指导他们各自的工作和生活。
可能在今天仍会有很多人对励志的鸡汤大肆追捧,但真正想明白的人,其实早已经不需要依靠鸡汤来刺激行动了,也不会再漫无目的地读书,觉得什么都对,又什么都用不上了。
当你看到那些真正努力生活,知道自己该读什么书,知道自己该走什么路的人的时候。
可能才会愿意停下来想一想,自己读的书,真的有用么。
或许,你读了那么多书,到最后却还是成了最没用的人。
为什么道理都懂,可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我曾在去年的一期《奇葩大会》上,看到樊登读书会发起人、央视主持人樊登和高晓松的一段关于读书的争议。
樊登在节目中说:
"读书不是一个业余活动,读书是必需品,读书是个要命的事儿"
“如果你觉得在生活中有任何困难,都一定有一本书等着你”
然后,高晓松就叫板了:
“这读书如果真的就能这么三段论地、线性地解决问题,大家都去那读两本书,什么问题都解决了,那这世界也太容易了一点!”
你要知道,高晓松也是读过很多书的人,从他的嘴里说出这样的话,并不是一个"读书无用论"人士的狡辩,而是读过很多书之后的总结。
书里的那些道理有错吗?
并没有。
因为我们本来就知道那些道理,只是没有时间去总结成文字罢了。
就像我们看到的很多文章,说出一些道理的同时,总要用几个名人名言来背书,讲一些心理学的现象,总要拿过去的经典实验来例证。
但问题是,生活在很多时候是不讲道理的。
你应聘的时候,别人不会因为你懂多少大道理就要你,而是看你会了多少实际的能力。
工作的时候,老板你不会听你在那分析什么原因,而是要看你有没有解决问题。
结了婚以后,这个家庭也不会指望你知道多少爱情的守则,而是能不能搞定每天的鸡毛蒜皮。
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遇到的人,见到的事,我们总会形成自己的观念认知,而读书,就是在帮我们不断矫正这个认知的方向。
但对于成年人来说,你既然都知道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生活尚很艰难,就不要还抓着那些道理不放了。
多数时候我们是搞错了一个概念的,很多人以为读书就是读那些有道理的书,但实际上从学生时代开始,我们就对不同类型的书都有涉猎。
你会发现读文学的书,励志的书,有故事的书总是轻松的,但专业的书,增长能力的书总是困难的。
同样是读书,把它当成道理其实是最浅显的认识,把它当成工具,才能让自己得到提高。
但不管怎样,你总要放下书本,走出课堂的,通过历练去提高认知,通过生活来感悟道理,通过实践去发现自己真正欠缺的知识。
其实道理你已经懂的够多了,只是因为明明还缺了好多知识来不及补,却还花时间在堆积道理上,你的人生又怎么能过得好呢。
说中的道理再好都是别人的,你能做到的才是有用的。
你要是真努力了,怎么会差别人一大截
这段时间,电影《少年的你》频繁刷屏,而作为主演之一的易烊千玺也受到了很多人的热议。
因为成熟的演技和过硬的实力,那个TFboys里曾经最不被看好的小生,正在一次次打破吃瓜群众们对于"流量明星"的认识。
但实际上,易烊千玺同样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就像现在很多望子成龙的父母一样,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给了他一个固定的路。
学习舞蹈、跆拳道、葫芦丝、手风琴、声乐、架子鼓等等不同的才艺,可能母亲的想法只是让自己的孩子长大后能成为一个舞蹈老师。
只不过现在的结果,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可能我们在小时候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参加培训班,学习一项或是几项才艺,这些学习之外的功课,被看成不会输在起跑线上的技能,同样占用了我们很多童年的时光。
但不同的是,多数的人仅仅是把这些当成才艺的,在不情不愿或是纯粹看成兴趣的前提下,学的漫不经心,用的也就不深不浅了。
因为在看起来努力,实际上浪费精力的情况下一点点长大,你可能会一些东西,但到最后还是不得不在生活中重新规划自己的方向。
但易烊千玺不同,他把学习看成了必须要做到最好的事情,所以学会了一项之后还会去学另一项,没有游戏的童年,却也没有被浪费的时间。
短短的十几年时间,他把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实实在在的提升自己上面。
即使身体受伤还是要坚持跳舞,即使高烧不退,还是要把该拍的戏拍完,即使工作密度再大,还是会加班熬夜去复习功课,以文化、专业双料第一的成绩被中央戏剧学院录取。
电影《少年的你》的监制许月珍曾说过:易烊千玺的身体里住着一个老灵魂。
这不是你读了多少有道理的书就能养成的,也不是像很多人说的那样,多学习知识就能达到的。
那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明明不想训练了,还要逼着自己练下去。
明明像个小孩一样很想出去玩,却一次次说服自己,你不能玩要努力。
明明不想就这样被父母安排,却在经历了挣扎、叛逆和斗争之后,坚定的继续走下去,而且在被设定的路线上,走出自己的精彩。
这每一项都是历练,每一次都是实实在在的成长和成熟。
你甚至不需要去从书里找什么道理,因为所有道理都在行动里,被刻在了心上。
我们始终要明白,读书也好,学技能也好,工作或是创业也好,真的努力都不是为了感动自己,亦或感动别人。
真的努力是一种牺牲,是看不到远方的咬牙坚持,是看不到希望的不轻易回头,是有了一点成绩之后的一如平常。
其实,你是不是真的在努力,生活一直都知道。
越是想改变现状,越是找不到方向
我曾遇到过一个同事周同学,本来生活的压力就很大了,结果在前段时间还是坚持着在不到30的年纪,要了二胎。
按她的话讲,生娃要趁早,辛苦上几年,等娃大了就有回报。
可问题是,连眼前的生活都一地鸡毛了,哪还有功夫去估计好几年之后的事情。
我和周同学一样,都是辛苦巴拉地从小城市考到一线大学的穷学生,后来一狠心,就留在了这里没有再回去。
那几年我们整天都在想下一顿饭该怎么解决,下个月的房租拿什么去还的问题。
那段时间你会把自己的简历像扔废纸一样,闭着眼睛投给所有招聘的公司,在温饱面前,你对工资的热爱程度几乎打过了一切。
一开始周同学还会结合自己的专业去应聘那些自己感兴趣的职位,但后来,就成了人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她就变成什么样的人才了。
可能今天她在攻读营销,明天就会转行去学文案,你以为她在那研究ps是为了进哪个设计公司,结果没几天她又打算参加司法考试。
多数时候,倘若我们太过着急要去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越会饥不择食地找不到一个确定的方向。
相比于那些能力出众,靠本事给自己安全感的人来说,周同学的安全感,就是抽屉里一年比一年多的资格证。
后来阴差阳错,她成了我的同事,对于一个干编辑的人来说,那些证反倒没什么用,偏偏需要的office能力,她这么多年也没学下多少。
问题是她同样知道自己不太适合干这行,跟年轻的拼不过精力,跟年老的又比不过经历。
越是想绝地反击,反而越不愿意在那脚踏实地了,领着工资却非要整兼职搞第二收入。
我问她,"为什么不花时间多学学ppt,总好过老是让老板骂吧。"
她却说,"算了,反正也干不长,就这点工资那够用啊,我还是靠自己干的事情争取财务自由吧。"
结果,有没有财务自由我不知道,但她比我们结婚都早,她自己有没有找到方向我不知道,但一胎生完又要二胎,整天听的都是她在那说要让孩子如何如何成长。
可她连买房的钱还没攒够,整天还要为职位能不能保住操心,折腾了这么多年,连出去以后还能干什么都不清楚,又怎么去教孩子成长。
我在网上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有人觉得穷人穷只是因为懒,但是如果把他放在穷人的位置,别说功成名就了,你能站直都要拼尽全力。
因为他太想从那个处境中出来了,反倒不会去好好规划自己的每一个行动,到最后才发现,腿上用点劲就能站起来的事情,却已经消耗光了全身的力气。
在生活中,你总要习惯去反思一下自己的,看一看走过的路,读过的书,遇到的人和做过的事,别努力了那么多,却没有多少收获。
我仍是建议:
▲你要把书当成一种工具,不是从头到尾的在那看别人的故事,而是缺什么找什么,从书里找到实际的帮助。
道理的书,一两本就可以反复看上一生,可实际的生活,总要靠实际的书去跨过一个个深深浅浅的坑。
▲你要真的努力,认定了一个方向就不要轻易放弃,因为任何一个事情,只要你做到极致都会有相应的成功。
问题是多数的人,努力了一点就觉得够了,还没看到成果就急急忙忙去努力新的东西了,到最后白白浪费了时间,却在哪个方向上,都没有看到成果。
▲别因为眼前的处境,仓促之间就放弃了自己的坚持,任何成功的人,在成功之前总会有一个至暗的低谷期的。
在那里你看的最多的可能不是希望,而是可以摆脱现状的非常多的捷径。
但捷径的终点,多数都是一个死胡同,你走的越深,越容易深陷谷底。
当你越着急的时候,反倒会让当初的目标变的模糊,经不住诱惑,谁又能帮你走出眼前的困境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