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一百贝收获精华国学
宜昌往事:北宋文豪欧阳修,曾被贬任夷陵令

宜昌往事:北宋文豪欧阳修,曾被贬任夷陵令

作者: 三峡孬张 | 来源:发表于2020-07-12 11:20 被阅读0次
    宜昌:欧阳修公园塑像

    作为落户宜昌数十年的“外乡人”,我对曾因命运作弄而被贬三峡的历史文化名人,总是心怀敬意。欧阳修即是我非常崇敬的先辈。

    欧阳修是北宋文学变革的领军人物。他提携了王安石、苏轼等一大批政坛、文坛精英。北宋建国不久,社会矛盾就日益显现。出身于下层、富于社会责任感的欧阳修,出于爱国,一方面心想维护这个王朝,另一方面为了社会和谐与发展又想修正它的弊端,这就势必会卷进政治漩涡。在政治上,他提倡“宽简”的“庆历革新”;在文学上,则以韩愈为宗,要扫除晚唐五代至宋初文学的哀靡之风,倡导有内容的古文。

    欧阳修生平事迹刻石碑群

    欧阳修出身低层官吏家庭,父早亡,家贫,1030年中进士。宋仁宗景佑三年(1036),朝廷大臣范仲淹由于直言谏事被贬,身为宣德郎的欧阳修为之鸣不平,因此也被贬夷陵县令。当时夷陵属峡州管,欧阳修被贬后写给峡州判官丁元珍的一首诗,表现出他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决不屈服的顽强精神。

    春风疑不到天涯,山城二月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欧阳修于景佑三年十月二十六日从京城开封到达峡州夷陵,时任知州的朱庆基是欧阳修的旧友,便在州府东边为欧阳修建了一所新房。欧阳修把寓居夷陵贬所的室命名为“至喜堂”,意即至而后喜,并作《夷陵县至喜堂记》,真实地记载了夷陵的历史面貌。

    今朝西陵峡口南津关及三游洞

    欧阳修写道,长江从夷陵开始变得平旷,经过三峡险道的人,到此就像得到了重生。朱公作亭,“且志夫天下之大险,至此而始平夷,为行人之喜幸。此一喜也”。“夷陵固为下州,廪与奉皆薄,而僻且远,虽有善政,不足为名誉以资进取。朱公能不以陋而安之,其心又喜。夫人之去忧患而就乐意,《诗》所谓‘恺悌君子’者矣。”在逆境中乐而忘忧,这何尝不是欧阳修的夫子之道。

    诗人初到,即游览了南津关附近的重要的关塞下牢溪,作诗云:

    依依下牢口,古戍郁嵯峨。

    入峡江渐曲,转滩山更多。

    白沙飞白鸟,青峰合青萝。

    迁容初经比,愁词作楚歌。

    可见,流淌在诗人心中的,是屈原的长歌。

    在昭君故里,诗人作有《再和明妃曲》。他称赞明妃“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指斥汉元帝“虽能杀画工,于事竞何益”,慨叹“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昏昧的君王总是不辨忠奸,不分美丑,又何能定国安邦!“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春风当自嗟”,现实使人伤怀,但诗人是不会沉沦的。

    欧阳修由峡州上溯长江,游览了今日称作葛洲坝的松门岛:

    鸟屿松门敕里长,悬岩对峙碧峰双。

    可怜胜境当穷塞,翻使流人恋此邦。

    乱石惊滩喧醉枕,浅沙明月入船舱。

    因游始觉南来远,行到荆江见蜀江。

    诗人爱上了这江中绿洲,虽然乱石暄呼,明月入窗,醉眼难眠,但这美丽的世外桃源抚平了他心中的忧郁。

    游览了著名的三游洞,诗人的心情更加愉悦轻扬。为了探究人间的奥秘,他“漾楫诉清川,舍舟缘翠岭。探奇冒层险,因以穷人境”。

    三游洞:至喜亭

    面对三游洞的奇绝,诗人神思邈邈一一

    弄舟终日爱云山,徒见青苍杳霭间。

    谁知一室烟霞里,乳窦云腴凝石髓。

    苍岩一径横小渡,翠壁千寻当户起。

    昔日心赏为谁留,人去山阿迹更幽。

    青梦绿挂何岑寂,山鸟哆哆不惊客。

    松鸣漳底自生风,月出要间来照席。

    仙境难寻复易迷,山回转路几人知。

    诗人的三峡诗语言浅近自然,对景物观察体验细腻,气脉完足,亲切自然,在内蕴上,却十分丰厚,确实显示了一代文宗的雄健笔力。西陵峡的贬谪生涯,涵养着诗人的心志。春花终将盛开,溪流前路正长,诗人吸取了三峡的天地灵气,必将有一番更大的作为。

    可欧阳修县令眼中的夷陵,当年是个什么模样呀?

    但见驿码头石级陡且曲,绕城江岸。除驿码头外,再无固定的泊舟地点。一些巴、湘、楚帆舟商船,到处零乱停泊。船上装载的都是山货土产,较多的是生漆、峡州纸、梗稻米、茶叶、柑橘之类。这个“县楼朝见虎,官舍夜闻呺”的荒邑小县,四周无城墙,没有成型的街道,道路又窄又脏,车马不能通行。市面多是小摊小贩,没有百货买卖,更无大户商贾。民众生活艰苦,嗜好腌鱼。住房窄小,一堂之中,楼上住人,楼下养猪。居舍单一,且厨房、天井、谷仓都挤在一起。屋宇全是竹子、木板、茅草构成。

    由是,欧阳修积极推崇州守朱庆基的倡导,在城区植树,在山上造林。拆茅屋,建瓦房,人畜分居,厨房与谷仓分开,改变简风陋习。他勤政为民,经常深入百姓家,调查研究。

    欧阳修作《峡州至喜亭记》

    欧阳修在夷陵期间,还写了许多著名的政论文章,如《原弊》、《本论》、《春秋论》、《易或问》、《明用》、《易童子问》等,并完成了《新五代史》的撰稿。

    抚今追昔,欧阳修莅任夷陵县令虽然已近千年了,至今夷陵人还在谈论他,并引以自豪。古往今来,在夷陵做官的不少,唯独欧阳修的事迹流传最多最广。他历事三朝,位值两府。勋名之盛,与当时的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为伯仲。

    欧阳修集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目录学家、经学家于一身,尤以文学成就最高,是继承唐代古文运动而有所创新的北宋文坛盟主。他在仕途40余年,历任知县、知州、馆阁校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等职,熙宁四年(1071年)致仕,次年卒于颖州(安徽阜阳),享年66岁。

    去世后被皇太子师谥“文忠”。他政绩显赫,弟子风流,著述亦极丰。先后著书153卷,其中诗赋24卷,还有《新唐书》、《新五代史》和《六一诗话》等专著传世。《六一诗话》开历代“诗话”之先河。

    《欧阳文忠公全集》766篇诗文中,直接涉及夷陵的达140篇之多,占全集篇目的20%以上。其数量之多,文笔之美,是所有生长或光临过夷陵的文化名人均不可与之匹比的。其中在夷陵贬所写诗歌近50首,文章近30篇。欧阳修为神奇秀美的夷陵山川形胜所吸引,常与峡州判官丁元珍等友人出游,或独自前往,遍游了夷陵的古寺、奇洞、清溪、名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留下不朽的佳篇。如《夷陵九咏》、《黄杨树子赋》、《夷陵县至喜堂记》、《峡州至喜亭记》等作品,是对夷陵历史的真实记载,这些作品是夷陵乃至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一笔珍贵的遗产。

    欧阳修在后半生中,虽然政绩显赫,诗文盖世,但一直念念不忘夷陵。他对坐贬夷陵前文章的评价是:“三十年(岁)前,尚好文华,嗜酒纵歌,知以为乐,而不知其非也。”(《欧阳文忠公全集•答孙正之第二书》)“一生风流半在兹”,特殊的环境,特殊的压力,对他的一生,无论是在政治上、事业上和文学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认为,自己后来之所以能得锦文华章之美,正是由于在夷陵从逆境中受到了锻炼的缘故。难怪后来清代著名诗人袁枚以翰林改官江南时,友人就曾援引欧阳修的事迹劝慰他:“庐陵事业起夷陵,眼界原从阅历增”(袁枚:《随园诗话•卷一》)。

    东湖县志:六一书院图

    夷陵人怀念欧阳修在夷陵的一年零三个月,曾在城内建有“六一书院”,院内设有讲堂和圣殿,景贤之士汇聚于此,拜读欧阳公的作品和他所编著的史料,不少县令还亲自赴讲堂授课讲学,以怀念这位伟大的“六一公”。只可惜,欧阳修当年在夷陵的遗迹,无论是至喜堂、甘泉寺,还是至喜亭等碑刻,早已荡然无迹。唯有三游洞中“景佑四年七月十日,夷陵欧阳永叔和判官丁同行刻石。”存为了永久的纪念。

    相传欧阳修在京都汴京任馆阁校勘时,他的好友——在峡州(今宜昌)任判官丁元珍曾到汴京看他。丁元珍说他做了一个梦,梦中与欧阳修一起到西陵峡黄陵庙,在禹王神像下进香。欧阳修刚下拜,禹王神像就点头回礼,邀欧阳修上神台就坐,在欧阳修耳边小声谈了好一会儿。出得大殿,门口一只耳石马忽而醒来,又与欧阳修讲了许多话。元珍心想,禹王神像也如世俗之人一样礼待馆阁欧阳修,真是神异的礼遇啊!

    不久,欧阳修被贬为夷陵县令。来后,好友丁元珍也因故被削官为吏。政务之暇,欧阳修由丁元珍引导入峡观黄陵庙。一进禹王殿,欧阳修大吃一惊!一切如丁元珍所说的那个梦一样。禹王神像真的点头回礼,似请欧阳修上神台细语天机。大殿门口的只耳石马见欧阳修如遇知己,脉脉含情,难可离舍。欧阳修与丁元珍走出庙门,见前来敬香拜神的人越来越多。他想,禹王神像显灵虽然至此,但黄牛神助大禹开江治水毕竟是个传说而已,毫无真实的依据。人们居然如此这般信以为真,敲锣打鼓,载歌载舞,虔诚祭拜,实在是一种“淫祀”。他无限感慨,吟下《黄牛峡祠》诗且题碑:“大川虽有神,淫祀本风俗。石马系祠前,山鸦噪丛木。潭潭村鼓隔溪闻,楚巫歌舞迎送神……”后来欧阳修回到京都任职不久,对自己擢拔的如意门生苏轼讲述了上述故事。

    始建于春秋的黄牛山下黄陵庙

    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被贬黄州,他应峡州宜都令朱君嗣之邀入峡观黄陵庙。进禹王殿后,见禹王神像真能点头回礼,殿门口果然有只耳石马。他读了欧阳修题于墙上的诗《黄牛峡祠》,想起了欧阳修给他讲述过的禹王神像显灵及只耳石马的故事,从只耳石马联想到恩师欧阳修与自己的被贬谪,不禁感慨系之。经宜都令朱君嗣的提议,苏轼把上述听闻和感慨熔铸成一篇短文《欧阳文忠公入黄牛庙》,刻石于庙,最早记下了禹王神像显灵及只耳石马的传闻。

    欧阳修爱夷陵的百姓,爱夷陵的山水,也珍爱夷陵的物产。北宋以前,峡州就开始生产纸和砚,欧阳修在京师任职时就早有所闻。那时,他与三司(盐铁、度支、户部)的官员交往密切。三司是掌管盐铁、税赋税租、户口田赋的部门,印发公文表格和户籍等同馆阁一样,都离不开纸张。但是那时所用的纸,全由河中府(蒲州,即山西永济县)供给。三司官吏孙文德,常常出入省试考场,见过许多试卷、帐籍和书册百家纸,惟独峡州纸不朽损,很耐用。

    欧阳修在离开京师时,孙文德曾劝他多收藏峡州纸。峡州竹木茂盛,水源丰富。宋初,夷陵城就有了几家民间造纸作坊。造纸工艺虽然原始,但却较复杂。以竹木取出纤维,煮沸捣烂,和成粘液,匀置漉筐,板结成薄膜,稍干后再用石磙压制而成。欧阳修用过峡州纸后称赞道:“夷陵纸不甚精,然最耐久”,“天下帐籍,惟峡州纸不朽损”(《欧阳文忠公全集•峡州河中纸说》)。经过四年多的贬谪生活之后,回到京师,皇上又下诏书,将他迁升为集贤校理,即监察任免京师一般官员和缮写收藏各类文书等。于是,欧阳修利用此机会,下令“用峡州纸供公家及馆阁为官书”。

    黄陵庙禹王殿

    据欧阳修本家后人欧阳运森考证:欧阳修曾两次丧妻,第三位便是薛氏夫人。景佑四年(1037)三月,欧阳修告假,到许昌续娶薛奎(官至参知政事)的第四个女儿薛氏,九月,薛氏夫人跟随欧阳修来到夷陵。欧阳修有四子,发、奕、奜、辩,都是薛夫人所生。枝江欧阳氏族为欧阳修长子欧阳发的后裔。景佑二年(1035),欧阳修的妹夫张龟正卒于湖北襄城。由于妹妹年轻,无所依托,便携带张龟正前妻所生孤女归养于哥哥欧阳修家。景佑三年,欧阳修遭贬,妹妹也只好随欧阳修来到夷陵。妹妹寡言少语,足不出户,一心照料母亲和欧阳修已故胥夫人所生的儿子。欧阳修在夷陵时迎娶户部侍郎薛奎(卒于侍郎之职)之女为妻,妹妹都参与了操办。

    黄陵庙:禹王殿大禹塑像

    由是欧阳运森据《欧阳族谱》推断,至今在夷陵仍有欧阳修的后裔。族谱介绍,欧阳家族曾有三次任夷陵地方长官。第一次是欧阳修堂叔欧阳颍(字考叔),他于咸平三年(1000)进士及第,官至职方郎中,曾任峡州(宜昌)军事判官,真宗时升任知州,享年七十有三,家于荆南(荆州),遂葬焉。可见,荆州一带之欧阳氏,多为欧阳颍之后裔。第二次是欧阳修,他在宋景佑三年(1036)因为范仲淹鸣不平,曾被贬,也任职夷陵,为县令,写有怀念堂叔的文章。第三次是明成化八年(1472),欧阳修的第20代后裔欧阳应春,再次任夷陵知州。五年之后,欧阳应春卒于官,其遗体由儿子欧阳普诚护送回江西安葬。然后普诚偕夫人刘氏将三子性恭、四子性勉带回夷陵。往来间,见地势与夷陵接壤,“且先祖六一公遗迹在焉”,于是在明成化十五年(1479)正式落籍枝邑,繁衍至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宜昌往事:北宋文豪欧阳修,曾被贬任夷陵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yjg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