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打开手机,
你看到那里的天气是阴还是晴,
他(她)的心情是好还是坏,
一直努力前行着的道路是平坦或是崎岖……
一株精心栽培许久的小植物终于开了花,
旅途中有欣赏不完的美丽风景,
令人担心的考试顺利过关,
亲手做了他(她)喜欢的美食,
一句句现实的人生感悟,
一篇篇美好的情感抒发……
让我们带上朋友圈,
一起回到那些没有美颜、
也没有滤镜、
更没有PS的年代,
但凭着手中的一支画笔,
就一样可以晒美食、美景和“自拍”……
重点,
那些流传了几个世纪的“自拍”效果,
真的能将你深深吸引,
并令你为之惊叹和折服,
任何一张“自拍照”,
都能惊艳整个朋友圈。
《丢勒20岁时的自画像》16世纪的德国,
阿尔布雷特·丢勒,
被德国民众誉为“国宝级”、
“北欧的莱奥纳多达芬”、“神的魔术师”,
他也是文艺复兴时期,
艺术才能最为突出的一个,
除了绘画功底深厚、技艺精湛,
他还是一位美术理论家、数学家和建筑学家。
就是这样一个,
集卓越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美术理论知识于一身的人,
想要展现一幅自己的完美肖像作品怎么会是难事呢?
丢勒在十三岁时就能逼真地画出自己的肖像,
并在二十八岁时创作了自己极为成功的这一幅肖像画。
《丢勒自画像》不平凡的气质,
穿着昂贵的大衣,
表情庄严肃穆,
以凝重的眼神注视着他的欣赏者。
但令人惊讶的是,
丢勒用自己手中的画笔还给自己做了Ps,
——把小小的眼睛放大,
鼻子和颧骨处的轮廓也描绘得很柔和,
头发染成了褐色……
一个形象理想化的丢勒和世人见面了。
他仰慕耶稣,
他用画笔向世人展示:
上帝创造了世界,
但艺术家也能创造美。
他的《自画像》脸上流露着艺术家的自信,
用永远都抹不去的色彩展现了完美的自己。
《丢勒13岁时的自画像》17世纪的挪威画家
伦勃朗·哈尔曼松·凡·莱茵,
他除了要求创作的自画像能真实反映容貌特征,
而且要求与众不同,
他把自己想象成演员,
通过不同的服装款式、发型、姿势、表情,
来演绎自己的内心世界。
伦勃朗是一名名副其实的“自拍达人”,
他的一生,
共为自己创作了八十多幅自画像,
数量之多,
在整个美术史上也实属罕见。
从年轻到年长,
从演奏者竖琴的形象
到酒醉、乞丐、绅士、警察、清洁工、军人……
从男性装扮成女性,
再装扮成东方的君王、
圣徒保罗、古希腊画家宙克西斯……
他笔下的自画像善变不仅表现在这些装扮上,
有时为了想表现出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他会对着镜子反复观察,
再把这些表情和动作鲜活地表现在自己的笔下。
《伦勃朗的自画像 1631年》 《伦勃朗的自画像 1652年》 《伦勃朗妓院里的浪子》出生于墨西哥的女画家弗里达·卡罗,
她的人生遭遇过许多的不幸,
是一位用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毅力去战胜痛苦,
并拼劲全力去恢复破碎人生的励志人物。
六岁时,
弗里达患上了小儿麻痹症,
这使他的右腿明显瘦弱,且终生如此;
十八岁时,
她乘坐的公交车和电车相撞,
车上的一根钢管支架直接横穿她的背部,
导致她的腰椎和骨盆粉碎,右腿十一处骨折。
之后,
车祸后遗症一直伴随着她的痛苦人生,
她的身体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心灵也是无比绝望和恐惧。
《破碎的柱子》弗里达把破碎的脊柱比喻为残破的大理石;
把无法忍受额痛苦比喻成钉在身上的铁钉;
捆绑着身体的白色绷带则是她在医院里使用的固定器;
用眼泪哭诉着自己身体的剧烈疼痛和内心的恐惧和绝望。
《希望之树》弗里达在《希望之树》的画面中,
不仅表现出了自己躺在病床上和血淋淋的手术刀口,
也表现了自己下定决心不屈服于命运,
她把自己的苦难和创伤、绝望和希望,
同时表现在画面之上。
她的一生,
坚持不懈地创作,
用短暂的生命燃烧着艺术的灵魂。
她的自画像感动了我们,
并给了我们勇于和困境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痛苦也可以是沃土,
一样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穿天鹅绒衣服的自画像》我们看得清世间万物,
但有时候最不了解的就是自己,
我现在喜欢什么、讨厌什么,
追求什么、舍弃什么,
爱什么人、恨什么事,
性格趋向,
气质、性格……
伟大的画家们,
可以通过“自画像”的方式了解自己,
我们也可以静静思考、洞察和感悟,
问一问自己的内心,
让心灵来回应你一个真实的自己,
在繁忙、快节奏的的生活、工作环境下,
不妨抽出一点点时间,
去真正了解、认识自己,
不让自己成为那个最熟悉自己的陌生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