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都在别人的眼睛里
人生一世,认识你的人很多,你认识的人也很多。认识你的人和你认识的人,就构成了你的人生。也可以说,你的一生都在别人的眼睛里。
首先是你的父母兄弟姊妹,他们是人生第一批你认识的人,更确切的说,他们是第一批认识你的人。你出生的模样,你所有的可爱,你所有的丑事,他们都一清二楚。已至你成年之后,这些还会成为夸耀或者丑你的谈资。你在童年的成长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兄弟姐妹的爱,还有姊妹之间的摩擦、争执,父母处理争执让你不服气的怨怼,这些都是人生的第一课。你在其中的表现,就是你人生最初给人留下的印象,这种印象别人清楚,你自己模糊,甚至感觉不到,对自己的影响也不易察觉。
上学之后,你怀着一颗探索和胆怯的心,走进了你不熟悉的环境。学校在孩子的心里是圣洁的地方,老师是孩子们眼睛里的圣人。怀着虔诚的幼小心灵,开始接触更多不熟悉的人,而且要长时间更紧密地在一起,迷惑和恐惧占据了小小的心房。这个时候,观察别人成了主要的课题。别人是谁?他们怎么做?老师怎么样?我应该怎么做?一系列的思考悠然而生。这就是人开始进入社会的起步和启蒙。随着环境的熟悉,孩子的天性开始展现,噢!学校不过是更大的家庭,父母变成了老师,兄弟姊妹变成了同学,仅此而已。这个时候就出现了分化,放松了迷惑和恐惧,贪玩、调皮、任性的同学,重复着同在家里一样日复一日的玩乐,学习也变成了玩的一部分,不能够认真严肃。善于观察思考的同学,很快便找到了在家里缺少的乐趣,学习吸收新的东西和知识,同时兼顾玩的天性,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自然是好奇心强吸收力大的孩子学习成绩好,老师表扬,父母夸奖,同学羡慕。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很重要的开始,从此孩子就可能建立起爱学习的好习惯,从而掌握学习一切知识的方式方法,这就是学习的真谛。那些贪玩的孩子,虽然一时间也羡慕好同学,但是,因为不能改变玩的惯性,过一天算一天,最后出现越来越大的差距。这个时候,孩子们就出现了分类:好学生和差学生,不像在父母心里没有坏孩子,都是那样可亲和可爱。
十几年的学习生涯结束了,带着中学、中专、大专、大学、硕士、博士等文凭,走出校园,踏上社会,人生面临第二次考验。幼儿第一次进入学校,是懵懂无知甚至是随大流的,没有目的性,没有展望和期待。成年走向社会,老师、同学、朋友、亲人都向你祝福,其实都在告诉你更大的责任在前面等着你承担。你自己也非常清楚这一点,也早早的在心里给自己规划了未来的人生。正是这种目的性和自我及外在的期待,使得你进入社会更加小心翼翼,与年幼时恐惧茫然不同的是,不能呼喊,不能哭泣,不能后退,硬着头皮挺胸前进。知道努力,不清楚如何努力,向往未来,不知道未来何许面貌,是年轻人走向社会的普遍心理。这个时候,你的性格、习惯、三观基本建立,是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不会像之前那样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庇护,社会要求你像成年人一样去承担挑战,甚至你自己会要求更高,希望自己像成功人士一样面对人生。
走向社会,能否被社会接纳,今后能否成功,你的素质是一个关键的因素。素质是你表现出来的被别人感受到的能够产生价值的可能性。社会会按照你在学校的成绩,学校的经历,学校的评价,反正是学习及学习中反映出来的品质,以此类推未来你的价值。这就是为什么一出校门,有人就得到了重要岗位的原因,学习的能力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和保证。工作之后,谦虚勤恳、方向韧性、真诚真实是素质的重要参考,具备了这些,再挑剔的老板也不会亏待你,因为老板要效益惜人才。
工作了,结婚了,你的人生就正式启航了。如何对待工作,如何对待家人,如何对待朋友,如何对待同事和老板,这些都在一点一滴记录你是怎样的人,决定你未来的发展。成功有道理,失败有原因,稀松平常也是常态,毕竟前两者是少数。关键是你怎么看,努力了,就不要后悔,失败了也不要惋惜,平常状态也是人生。如果应该努力的时候你睡觉了,醒来就想成功,或者说后悔睡觉耽误了,这样的反思没有任何意义,只能是教育别人的史料。
及至暮年,你对自己的一生会有一个自我评价。这些不能代表什么,只能是回忆和怀念。人都有护短的毛病,自我评价都不会太差。不是说否认你的一生,真正能够反映你一生的,是你的父母亲人,同事朋友,领导邻居,甚至是你的孩子和晚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相信他们会给你一个公正而让你满意的评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