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消息,中国证监会调查组已进驻瑞幸咖啡多日,对瑞幸的财务状况进行审计。
其实,瑞幸造假,早就把美国证监会主席克莱顿惹毛了,

4月22日,他在电视上公开呼吁美国人不要买中概股。
看来,瑞幸这事,一时半会完不了。
元气满满!
就在本月初,元气满满的海报映入靠谱君的眼帘。
不妙,事出反常必有妖。
上网一看,果然,瑞幸暴雷了。

眼看着不能再愉快地割资本主义的羊毛,靠谱君迅速打开微信的瑞幸咖啡小程序,扫了一眼咖啡钱包的存货。
清理!马上!
就在这一天,靠谱君为了一杯美式的“小确幸”,在京城北四环绿城门店外等了半个小时。
不过,靠谱君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春风中还有很多人也在带着口罩等咖啡。

这就是瑞幸商业模式的悖论:
积累的目标用户,对价格高度敏感。
可是,有优惠券的咖啡不挣钱啊!
野蛮手法!
瑞幸咖啡的逻辑是,
中国人咖啡消费远低于世界平均,所以中国是咖啡的蓝海。
看到这里,狗不理包子不厚道地笑了,发出了猪一样的声音。
你不信,不要紧,资本主义信就行。
梁宁说过,
任何一个大众消费品,如果还存在普遍高价,就值得用“价格简化”的手法再做一遍。
瑞幸咖啡的“价格简化”手法可谓简单粗暴。
咖啡是个透明行业,收入如下:
收入=A(订单量)×B(每个订单商品数量)×C(单价)
“浑水”认为,瑞幸的这三项数据均被夸大,
A:单个门店的每日销售商品数量在2019年Q3和Q4分别至少被夸大了69%和88%;
B:“单笔订单商品数”已从2019年第二季度的1.38降至2019年第四季度的1.14
C:实际单价被夸大幅度至少12.3%(实际:9.97元;宣称:11.23元)
这么算下来,每个商店实际亏损高达24.7%-28%。
问题来了,既然实际上亏损,财务报表中那么多营收哪里去了?
答曰,花了!花在广告上了!
浑水报告分析,根据第三方媒体跟踪机构CTR的数据,瑞幸咖啡的第三季度广告支出至少夸大150%。
瑞幸咖啡的数学不错,这部分多出来的广告支出刚好掩盖夸大的收入,从而蒙混过关。
据说江南春看到了消息,菊花一紧,赶紧吩咐人删掉了分众传媒网站上关于瑞幸咖啡的报道。
江南春为什么这么紧张,看看浑水负责人怎么说的,
如果你想让我谈谈弄虚作假,我肯定会拿分众传媒举例子。
浑水在2011年做空了分众,他们最后得以私有化,凯雷和另外一家私募方源资本主导了对分众的私有化,让他们金蝉脱壳。
但是在私有化之后,分众还是不得不拿出5600万美元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解,我觉得这证明了他们的行径。
降维打击?
瑞幸就是用典型的“互联网+”思维,用互联网快速、灵活、极致的打法,把看中咖啡行业重做一遍。
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小,可以极大降低成本和售价。
也就是说,瑞幸正在对星巴克、costa等进行一次“降维打击”!
但是,降维打击也需要时间。
无奈,在资本的期盼、贪婪、挤兑下,瑞幸不得不快速早熟。
于是,瑞幸这个优等生也开始作弊。
而且,人家还买了董责险,董事高管果然“不负众望”,放开手脚大胆干,夸大财务运营数据22亿元,“造出”了漂亮的财报。
如今,瑞幸被“互联网+咖啡”反噬,各种刷锅水"光环"加身:
国货之光民族之光
纳斯达克泥石流
刷锅水届的卡丽熙
美利坚韭菜收割机
优惠券打印机
~~~
瑞幸咖啡做假账,不但害了自己,还让很多中概企业跟着陪葬。
人家根本不信中国的财务报表,说好的命运共同体怎么会这样?
不服的话,你就和人家解释,其实啊,瑞幸咖啡不是中国企业,
注册在开曼群岛,股东都是美元基金,老板是加拿大籍歪果仁!
资本局做到这个份上,就问你服不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