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成功故事变成神话,是人性的需要
一个成功故事,一旦被大众知晓后,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神话化。
之所说是自觉或不自觉,是因为神话的动机不同。
自觉神话,来自于故事主体,操作故事的人,希望故事变成神话。
不自觉神话,来自于故事的受体,听故事的人,希望故事变成神话。
这次清明节和三菱越野车俱乐部一起进沙漠。
三菱越野车的爱好者认为三菱生产了这个世界上最好的越野车——今天沙漠里的各种极限情况的表现足以证明。
其他厂商的越野车如何?
——对不起,也许他们很牛,但是我们买了三菱,没有亲眼看到。
图:穿越库布齐沙漠,老何今天中午拍摄
这就是神话的需求。
买的、卖的都需要。
神话一定不好吗?不一定。
我们都需要一些传说,一些故事,来点亮自己平常、乏味的生活。
我们希望有奇迹或重大事件,就发生在自己周围。
或者说,我们甚至会和神话的创造者一起,合作来说服自己。
把不能复制的神话安利给别人,是耍流氓
像我们做公关这行,经常看到扛着经典案例四处游说的情况。
经常被扛着走的,是事件营销的故事。
——我们做了一个事件,你看,火了!
事件营销对应着企业主一个特别正常的心理机制:
都想花小钱,办大事,不花钱,也办事。
但是老何却经常旗帜鲜明地反对事件营销,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常常被神话所欺骗。
商业模式的本质,是要求可复制的。
你事件营销火了的事情,比如杜蕾斯鞋套这样现象级的成功,再来一次看看?
所有把不能重复的成功案例变成神话,安利给他人的,都是耍流氓。
那事件营销大师能够确认什么事情火,什么不能吗?
艾尔·里斯有个有趣的理论来回答——“罗茜现象”。
原文摘录如下:
1996年,罗茜·奥唐奈(Rosie O’Donnel)几乎一手创造了全国性的、对艾尔莫娃娃的疯狂迷恋。她通过在她的电视节目中,自发、无偿地推广这个玩具而做到了这点。
当你研究一个公关项目的轨迹时,你通常可以发现一个“罗茜现象”:一件事情引发了铺天盖地的宣传。
你没有办法计划这些梦幻般的时刻,可是当它们发生的时候,你要有所准备。
你同样要做好你的公共宣传成功的准备。
谁能预测某件事情真的会如此之红呢?
那些有赖于群体博弈的事情,其具体个案的走势往往都是极难预测的。
比如股票涨跌。
某个个体事件是不是能够一定上头条,汪峰都说不准,你呢?
在创造潮流这件事情中,你首先需要的是信仰
艾尔·里斯说:
创造一个新的种类往往需要一种盲目的新信仰。你必须相信有上千种没有被开发的种类在等着你去发现。不幸的是,很多人放弃了对新种类的寻找。
孕育期越长,故事就越精彩。一头大象从孕育到出生要花两年时间。
为什么创造一个新品类需要信仰,而重复一个旧品类就不那么需要?
答案是:
重复旧品类,其前景是可见的;创造新品类则不是。
新品类的作品,在你做出来之前,没有事实。
事实是你虚构之后,再实现出来的。
所以,如果你对这事儿没有信仰,凭什么去坚持实现?
有些事情,看见才能相信。
有些事情,相信才能看见。
定位论祖师爷的失误:没有坚决按定位论办
上面说过的两条:做好准备,保持信仰,是火之前该做的事情。
那么火之后,应该怎么做?
艾尔·里斯建议的第一条,就是紧紧抓住撕开人们心智的口子,坚决以定位的战略迅速撕开、扩大突破口,同时要放弃其他无关业务,以追求最大化地扩大战果。
但是,艾尔·里斯自己也没有做到。
他的教训是这样的:
就定位论的兴起来看,在萌发和起飞之间有超过三年的时差。
多亏了公关宣传,我们成功地为我们的广告代理机构树立了“定位”的地位,可是,我们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我们没有继续走下一步。
我们本应利用公关乘胜追击,放弃我们的广告事务而集中于战略,这本应是定位的核心内容。
然而最终我们没有走这一步,而是满足于已有的成果。
在大师和我们这些平凡人物的商业故事中,我们总能轻易地发现:人性总在关键时刻战胜理性。
我们都深深地被自己的情感、成见和潜意识控制着。
我们都平凡。
大红大紫15分钟,不如火得慢一点,火得久一点
成名之后的心态,除了抓住突破口之外,还要有长期抗战的思想准备。
前天笔记中说到,很多人在成名之前,不在乎成名15分钟还是25分钟。
但是一旦成名,事情就不同。
土豆领导就曾睿智地对他说过:
爱我少一点,爱我久一点。
真是至理名言。
轰轰烈烈燃烧的做法,只适合花季雨季的年轻人。
什么是燃烧?
燃烧是最剧烈的氧化反应,是高温和炙热的体验。
但是燃烧也意味着化为灰烬。
有多少人在成名之后,追求燃烧呢?
迅速地消耗自己的公关潜力,消耗神秘感和公众的好奇心。
比起品牌使用度不足来说,它更经常被过度消费。
对此,艾尔·里斯的评论是:
时尚和潮流是有所区别的。过快起飞的品牌很有可能以同样的速度退出。
它们是时尚。今天来了,明天就走了。
潮流就不同。
它们缓慢地生,缓慢地死。
它们从来都没有时尚特有的那种公众宣传的爆发。
你最不愿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把你的品牌变为一种时尚。
“再没人到那里去了,”约吉·贝拉(Yogi Berra)说道,“它变得太流行了。”
1993年,柯尔克公司(Coleco Industries)通过一个大规模的公关项目引进了卡比起娃娃,但没有做广告。结果圣诞节里人们在商店里抢购娃娃。
柯尔克公司的对策是更多:更多的产量、更多的种类、更多的分销店、更多的公关宣传。因此,仅仅两年后,玩具娃娃销售额飞升至6亿美元。
接下来的一年,卡比其娃娃的销售额跌落至2.5亿美元。
随后柯尔克公司宣布申请破产。
有智慧的人往往很相近。
圣经中的很多话语跟佛经就很像。
虚空中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
这句话可能来自所罗门王,也可能来自佛陀。
艾尔·里斯这段话讲不要透支品牌的好感度,避免让潮流成为时尚,进而被过度消费。这道理放到我们的语境里,就是盛极而衰、物极必反。
但是,但但是,最核心的问题不是要不要把握盛极而衰的规律的问题,而是这种永远不会错的话,其实没有什么卵用。
我们要问的问题是:
什么是要执着于突破口,集中一切力量扩大战果,比如把盟军有生力量消灭在敦刻尔克?
而什么时候又该见好就收,避免物极必反规律的报应?
好的,就算你知道,你能说服成功吞并波兰之后的第三帝国元首吗?
——在一连串的成功之后,元首已经成为了德国人民的神话。
结语:多动脑子,少听神话
写到后来,发现又绕一圈回来,那就是:少相信点神话。
别人说,我们做杜蕾斯鞋套火了,就问他:能不能下个月再给我们来一次?
OK,来不了了吧,那您能再给杜蕾斯来一次吗?
如果给杜蕾斯都重复不了,那我们就要问:你如何看待这个事件?
你如何看待你之前对这个事件的看法?
那些迷信神话的人,本质上还有一颗未曾长大的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