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切的输出,都是有自带正反馈和动力的刻意练习
无论是做“产品讲师”“评审会”“内部试用”“分享上课”都是在做“价值输出”
而只要是输出,就有受众,
而受众的存在,会倒逼我们注重“质量”并调研他们的“反馈”
所以,输出,真的是一个对自己收益杠杆极大的行为,毕竟刻意练习的目标是什么?
当然还是当事人的能力提升呀
2.高频且即时反馈与复盘+突破阈值的练习数量=能力的真实提升=好结果
我之前带策略团队写过一句slogan叫“好结果源自负反馈”
其实也是一样的意思
林老师的分享里,除了反馈要即时之外,还额外提到了“数量”的要求
其实也不是数量,而是“练习密度”
因为密度上来,我们的大脑才会进入深度学习状态,新神经元的形成才会更加稳固
所以练习能产生好结果的关键就是,能突破阈值的练习密度
3.每一次业务实践,都是刻意练习,都需要用刻意练习的系统来闭环
逐字稿:沟通协作效率,关键业务信息同步和沟通的场景,不准发短文字,用写邮件的形式来对话
会算账:做能为结果负责人的决策,可以发现“预实差”来优化算账的模型
会调研:就是团队的学习效率,也是企业效率的一部分
4.相信成长+以身作则+苦练基本功
相信成长,不是口头上宣传的相信成长和相信可以练习,而是要牵引大家完成至少三次“通过练习而成长”的正循环,并拿到好结果,就不用多说,自然相信并形成企业文化了
以身作则即《论语》里的一段话“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组织能力无法在管理者看不到的地方形成
苦练基本工,即要把基本功和业务本身的反馈练习到一起,苦练但不可“枯练”,这点是要注意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