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每首歌都代表了一段曾经。
初三之前,除了偶尔听到几耳朵,我是没有主动听过流行歌曲的。那时候家里也就一台电视机,频道有限,节目有限,放学回来还得做饭干家务,也没有时间看电视。家里还有一台收音机,但那是我爸的专享,除了他别人也不会捣鼓哈哈。资源有限,再加上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读书,确实也没有别的心思。
第一次接触流行歌曲是因为一个朋友的介绍,这位朋友酷爱音乐和电影,他后来学的艺术,现在在我们老家市里办了一个音乐艺术学校,他自己既是校长又是授课老师。当时他们家也是只有一台电视和一台收音机,但那都是他的专享。他每天回家就听收音机,每周自己爬到屋顶上调试电视机的外天线信号,守着看电影频道的节目。
初三时他已经积累了好多部电影和歌曲。当时我已经每周跑去英语老师那里听梁祝的小提琴曲,听了小半年,他跟我说,流行歌曲是另一种味道。他最开始介绍我听的是Beyond、任贤齐和老狼,我记得最开始听到的歌曲是海阔天空、光辉岁月、伤心太平洋、天涯和同桌的你。
01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最开始粤语歌曲我是听不懂的,旋律认得,粤语却不会说,只能根据看过的为数不多的电影里面的一些对白,勉强模糊地辨认哪个句子是什么意思。朋友很耐心地跟我讲解,像旁边那个女孩很耐心地跟他讲解数学英语一样。就这样一段时间之后,我居然也可以断断续续地唱出来了。
Beyond这个乐队很有意思,歌曲只看名字似乎没有多么吸引人,什么大地啊,农民啊,长城啊,灰色轨迹啊,谁伴我闯荡啊之类的,写的可能是某一个群体,或者某一个事件,或者某一种心情,但绝对不是爱情。比较出名的是光辉岁月,老歌迷都知道那是在写谁的故事。为数不多看名字似乎是情歌的,像真的爱你、情人、喜欢你这些歌曲中真的爱你还是写给妈妈的!
后来一件很有趣的往事是,接触Beyond多年以后,大学二年级的迎新会上,在一位朋友的设计之下,我被推到前台去表演节目。面对台下的学弟学妹,我不知哪里来的勇气居然用蹩脚的粤语唱出了光辉岁月,正在我感到窘迫至极时,台下很多人居然也跟着拍子唱了起来,人一多吧,后面我又不害怕了,于是那首歌把晚会带到了一个小高潮。
那是2006年的初秋。那一年冬天来临的时候,学校门口的新JIANG馆子,一位学妹来给我过生日。那天我喝了点酒,她让我把她送回宿舍。我记得那天有点凉,喝了酒的我脸上又有点热。她是一个上海姑娘,据说是在迎新晚会上看到了我。青春真是一个很有魅力的词语,因为青春本身就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正偎翠依红,应记浮生若梦,若一朝情冷,愿君随缘珍重!往事如烟,后来的事情就不说了。
直到今天我还很感激我这位朋友,感激他当时带着我最开始认识的乐队和听的歌曲都很正。不是说情歌就不正,因为与此同时我也超级喜欢任贤齐的歌,他的情歌就比较多。而是说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对世间万物的体察包容和对一些社会事件的深度反思。
也是那个时候让我觉得,歌曲其实也是一首旋律很美的诗啊,只不过以不同的载体诉说着世间的故事。
02我知道有一天,你一定会爱上我
第一次听到伤心太平洋这首歌的时候,我的内心还是一片空白,没有忧思郁结,只有每天早起坚持读书,每晚自习坚持做题目,抽时间做做家务跑跑步,在中考来临前抓紧最后一点时间复习功课,提升体育成绩。确切的说,那时候的我真的听不懂“一个岛锁住一个人”是什么意思。
这首歌后来流行了很多年,很多人把自己的故事带入进去,而任贤齐那种不标准的普通话或者说标准的港台腔,又给歌曲带来一种别样的味道,或者说给一些人过往的回忆带来一种别样的色彩。
与伤心太平洋相比,后来我唱过的天涯和死不了可能次数更多一些。那是高一的音乐课,县一中是重点高中,重点高中都是学文化课的,音乐和计算机只是走个过场,因此每次上音乐课,音乐老师教完一首歌剩下的时间就让我们自己唱。好多年后想起来当时我站在台上唱着天涯的情形,我都会忍不住起一身鸡皮疙瘩!汗!
后来的心太软、流着泪的你的脸,高中以前也还是没有什么体会的,那时候的时光真单纯。如果单纯本身也是一种人生的色彩,那我的人生真的曾经色彩浓重。当我终于告别单纯从这些歌曲里面听出别样滋味的时候,已经快要大学毕业,那一年多的经历,如果重来一次可以选择跳过去,我会毫不犹豫的。
后来去KTV唱歌,意外发现像我这种嗓音唱浪花一朵朵效果还不错,就是没有太多高调的地方,又比较欢快没有心理压力,于是越唱越喜欢,以后每次去只要有我出场的机会我都会点这首歌。其实比起来年轻时各种伤心落泪,歇斯底里,陪着你慢慢变老,似乎更为长情和浪漫。是不是?
时光匆匆溜走,也不回头,美女变成老太婆,哎呀,那个时候我也已经是个糟老头。
03谁看了我给你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
工作之前我的头发比较长,从前面可以盖到鼻子,参加工作以后领导三令五申一周之内剪了三次才达到标准!其实我初中之前头发也不长的,留长发的习惯反而是在紧张的学习生活里养成的。因为老狼,因为同桌的你。
我在初三学会同桌的你之后,在不同的场合都唱过。像我这种长相不够俊美,嗓音不够动听的人怎么总是会在不同的场合唱歌?我又是那么腼腆和不自信。因为以前学习好啊,在当年大家什么都可以不比,唯独学习是要比的。所以很多时候,长得丑的我也得在学习之外的场合撑个场面。
我记得那一次是初三下半年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大家刚考完一次模拟,班级的几个女生说男生们唱歌给大家缓解下压力吧。我记得有一位男同学唱的是林志炫的单身情歌,我唱的是老狼的同桌的你。我坐在教室第一排的窗边,看着窗外的阳光穿过操场的柳树,星星斑斑,像是真的在想念哪一位同桌一样。
其实读书时代我的同桌大都是男的,初中时有过女的,那也是没有什么感觉的。那时候除了读书啥也不懂。但那种和着吉他清浅的旋律,老狼略显低沉的嗓音,都将一个青春逝去佳人不在的故事述说的动人心弦。淡淡的哀伤吧。也就是那时候开始我慢慢地续起了长发,加上高高的个子,削瘦的面庞,俨然也是一个艺术青年了!
那时候我们学校辍学的同学很多,说起来还真的有一个女同学中间不读书走了。我记得她临走前来班级里收拾书,我还去学校门口送她,她走的时候眼睛里都是泪。她学习挺好的,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她辍学的原因大家都不知道,只知道后来不久就结婚了。再后来我去县里读书,就再也没有见过她了。我现在还记得她的名字,还能想起她的样子。
04When they played I'd sing along,It made me smile
后来我求学在外从村里到了县里,又从县里直接去了大上海。算起来高中时代听歌是听的最少的,时间不够多,学校除了音乐课也没有其他机会,我这个人又比较老实,没有去买过mp3,也不去网吧。后来到了大学时间多了,室友们听的歌曲种类繁多,我的曲库得到迅速的扩大。
张国荣,陈奕迅,周杰伦,五月天,信乐团,动力火车,西域男孩等,包括大名鼎鼎的崔健,以及很多知名的歌手,都是在大学里才开始系统研究广泛接触的。他们都有被人广为传颂的经典歌曲,每个人听了也都会悄悄收藏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
大学里后来听的还有很多欧美经典,因为那时候开始广泛地看欧美电影,又因为大二时开始修英国文学,对于英文电影和歌曲接触的也越来越多。看得多了听的多了就发现,全世界大家表达感情的方式都差不多,因为人类最根本的感情需求也差不多。
这时候就觉得语言和国界的差别很小。不管是经典的影视,歌曲还是文学作品,都能够跨越时间和空间,深入人心。就像莎翁的悲喜剧,就像叶芝的诗。
如今听歌的时间越来越少了,事实上看电影的时间都很少。但这些曾经的经典带来的或温暖或感人的瞬间,还深深地留在心间,每次想起来还会忍不住会心一笑或潸然落泪。
为那些逝去而不可回的青春,和青春里难以再见的人们,和人们记忆中那些无法挽回的故事,和那些故事里的遗憾和感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