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几何?和王小线一起读书成长
《万历十五年》——清廉能拯救经济吗

《万历十五年》——清廉能拯救经济吗

作者: 木木吖的小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21-08-31 06:30 被阅读0次

    在没有读本书之前,我就听说过海瑞这么一号人物——历史上的大清官。

    作者在本书里把海瑞单独列举出来讲,给的小标题是: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不得不说用词用的很讲究,未读文章时只觉得好奇,读罢之后由觉得好像是一种嘲讽和怜悯。

    在此我要将他列为经济行列的代表,为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的兴盛与否,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在万历年间,仍是小农社会,重农抑商。古代种植,多是靠天吃饭。所以经济来源是有很大的限度的。既然无法开源,那么只能节流了。

    而海瑞,则是节流的代表。

    他官至二品,死的时候仅仅留下白银十余两,不够殓葬之资。

    他除了严于律己,还要求手下人,和顶头上司,都要勤俭节约,比如自己作为督察到下面去巡查,底下的官员不得出门迎接,不得大备酒席,甚至提出要求:每顿饭钱的花费不得超出二两银子。

    更牛气的是他还直接上奏折批评当时的万历皇帝,说皇帝是一个虚荣、残忍、自私多疑和愚蠢的君主,造成官吏贪污、役重税多,宫廷无限浪费和各地的盗匪滋炽。皇帝勃然大怒,但是当得知海瑞这个人连自己的棺材板儿都准备好了的时候,也只能无奈的反省反省自身。

    无论古代也好,现代也罢,我们都讨厌贪官,古代的贪官,贪得多是民脂民膏,如今的贪官,贪的多是礼钱,或者是滥用职权帮助一些人钻法律的空子,行方便之事。可就算清廉如海瑞,能靠着这一身正气来拯救国家的经济和官场风气吗?势单力薄,太难。

    他的一生体现了一个有教养的读书人服务于公众而牺牲自我的精神,但这种精神的实际作用却至为微薄。

    在君子的精神世界里,出仕做官仅仅是取得了为国家尽忠、为百姓办事的机会。

    上一句是作者对海瑞一生的评价,后一句是海瑞做官的初心。

    可是,古往今来,能够抱着海瑞一样初心入朝为官的人本就不多,在经历官场沉浮看尽奢华旖旎后,还能坚守本心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勤俭节约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提倡的优良传统,细思之下,我觉得更多的是由中国的社会组成来决定的。中国自古就是以农业为主,田地总共就那么点,人口又以农民居多,能吃国家口粮的,绝大多数都是裙带关系,沾亲带故的。通过科举考上,还能顺利地拿到国家俸禄的,少之又少。节俭之下也就能够勉强养活家人,若是不节俭,饿死的人也并不少见。

    但是想要振兴一个国家,单靠农民或者清官的一点节俭,是不够的。少一些贪官,赋税可能就会轻一点,进入国库的银子就能多一点,但是最根本的,想要振兴经济,还是得开源。

    《铁齿铜牙纪晓岚》是我特别喜欢的一部电视剧。小时候看,大了也看,一遍又一遍。我们都知道,和珅是个大贪官,纪晓岚是个大清官。每次查案,纪晓岚最后都会查到和珅的头上。但是和珅呢,几乎每次都会用银子将一切摆平,就算纪晓岚心里知道,可就是没有证据直接指向和珅。其实皇帝心里门儿清,但是他也不说破,他不在乎。为什么?因为这个贪官和珅,是向着皇帝的。普天之下,莫非皇土,哪里有银子可贪,都少不了和珅来分一杯羹,纪晓岚每查一次,就能捞出一笔,纪晓岚清廉,查抄的真金白银都会上缴,进了国库。皇帝有了这些钱,就可以兴修水利,加固国防,军事操练等等。说白了,就相当于左口袋的钱进了右口袋,还是皇帝自己个的,所以他不怕。

    反观万历年间,海瑞没有纪晓岚那么聪明,这是其一,其二满朝官员,真正向着皇帝的,没有几人,而这也怪皇帝没有自己的手腕。他九岁当皇帝,一直由张居正辅导,能靠近他的,几乎都要过了张那一关,那么,也就不存在什么真心了。

    再说, 更多的人入朝为官,想来都是为了能吃国家口粮,能有权有势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万历十五年》——清廉能拯救经济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vsg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