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是理学家朱熹提出了解天理的路径。王阳明年少的时候对理学深信不已。在实践中,曾经连续7天,对着竹子冥思苦想,结果累虚脱了。等王阳明开宗立派,说格竹子行不通,说格物致知的理论是错的。提出四句教,与知行合一等,那格物的理论是错的吗?最近一直思考觉知身体文章怎么写,也时常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身体感受层。格物致感受,得到了新知。
昨天去了西湖边上的西湖国宾馆欣赏美景,我身上发生一件很吊诡的事情,看着湖面波浪,我进去了白日做梦的状态。当时吹着风,看着湖面,思绪打开后,我想很多伟人站在这里会思考什么问题。当把目光放在湖面的波浪时,随着目光的散漫,大脑从白噪音中切换到极静状态。手扶着栏杆竟然开始动起来,本能下我抓紧栏杆,事后我手心还有微汗。仔细体会,我竟然跟着波浪的节奏,整个身体在上下颠簸。我好像站在了一艘在海浪中行走的轮船上,更夸张的我可以调节我自己的注意目光,改变轮船的速度和方向。我对周围的事物的感知范围也扩大很多,敏感度也提升了。我清楚的知道我是站在岸上,但体验却是像坐轮船的感觉。
我不是小说家,也不是写玄幻的作家,我有着对现象背后解释的科学素养。不知道大家看过三维立体图不,通过改变目光的聚焦来将二维的平面图产生恰好的重叠来产生立体感。当我眼光散漫的时候,我把湖面当成了一幅二维的三维立体图,我应该使用了平行观察法,将波浪进行了叠加,生成了一副动态的三维空间图。导致我大脑从白躁音状态进入极静状态,相当于我自己给自己带上了VR眼睛。
朱熹强调格物,我格了波浪。致知,了解事物的运行规律。当我带上了VR眼睛,真切的体会到波浪的起伏,甚至细小的变化我都体会到了。这算不算致知呀?
还是举双手要发言。继续胡言乱语,所答非所问。离题万里不算远,絮叨不停惹人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