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车手未必是好司机,好司机绝不是好车手。
车手与司机相同点是什么?
都会开车。
不同点呢?真正知道的人很少。
车手水平更高?更专业?更有钱?
也有水平高、专业且有钱的司机。这些都不是本质。
根本区别是车手与司机的目标。
司机的目标是从甲地安全到达乙地,到达本身就是目标,花半小时还是一小时不重要。
车手的目标是刷新甲地到达乙地的记录,与时间赛跑。记录不破,往返一万次也没有意义。他们不需要绝对的安全,而是在安全与速度间寻找一个平衡,牺牲些安全换取成绩是必要的。
世界上司机很多,车手很少。司机收获安全,车手赢得荣誉,车手总是那么耀眼,被媒体争相报道,司机默默无闻,为车手的表现欢呼叫好。
当司机立志成为车手,发现驾校教的正确的开车方法,可以成为一个好司机,成为车手却不行。
所有人用同一套交通规则,做的就是抹平个性,每个个体都是系统的一份子,只需要自己遵守规则,系统就能安全运行。
很多人以为驾校是教车技的地方,实则是教规则的地方。
人生中选择当“车手”还是“司机”?是自己的选择。吊诡的是当了一辈子“司机”的父母,总希望孩子能成为一位“车手”,却爱用“驾校”的课程教导。这种感觉如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却教孩子去打洞。
我父亲喜欢教导后辈,尤其是我,饭桌上免不了被指导人生。他会说些非常“正确”的道理,三观很正,自然希望我同他一样。“平凡的好人”这五个字,能概括他五十多年的人生。
我和父亲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人,截然不同的世界观,我喜欢善良的人,不喜欢好人。善良的“坏”人是我的理想自我。我年轻时太“老好人”了,深知这是对自我生命力的一种摧残。
我在校时,学习成绩不好,学的很痛苦,便很早就出来工作了,父亲对此耿耿于怀。
我有一次去找工作,半夜时父亲给我发来一段微信:“人还是要多读书,书读多点,工作找你,书读少了,你找工作。这是常理,所以你不要抱怨。”我知道他是想让我好好工作,怕我怨天尤人。现在看到这一段,我还是很不忍心:一个做了大半辈子教育工作的老师,下意识里,还是认为文凭是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也许是学校里的应试氛围太浓郁,丧失了对社会的变化的敏感度吧。
驾校说到底,是帮你拿到驾驶证而收费的学校。帮你成为一个合格的司机都不好说,更别提车手。又有多少学校是以拿到文凭为目标的呢?
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文凭将变得越来越不重要,这是真正有能力的人的幸运,也是社会的幸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