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这只是一篇《秒速5厘米》的读后感。
书是在图书馆里随意翻到的,起初吸引我是因为它如此唯美的插画以及新海诚的电影实在是太火了
这本小说的情感十分细腻,看完这本小说后我依然很懵懂,一时间不明白为何要取名叫“秒速五厘米”,上了知乎,搜到了一名知友的解释:
“5cm/s*13年*365天*24小时*60分钟*60秒
=2,049,840,000
厘米=20,498.4公里
而地球赤道的周长40,076公里 恰好是一半 也就是这个地球上最遥远的距离
也就是说 在最后二人擦肩而过的时候 两个人的心 却在这13年中用慢如樱花下落的速度隔开了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每次看到这里都会有一种巨大的悲哀感油然而生”
顿时感觉这位知友实乃天才,本在看书的时候并未有丝毫的触动,在看书中第一个故事时,想当然的认为这是描写了一个青梅竹马的故事,男女主角是应该顺利的在一起的,可是如此深刻的情感为何会在之后被时间给渐渐冲刷洗净而将遗忘了。
有人说,未经历过失恋情感的人是看不懂此书的,然而我经历过一段短暂的爱情,虽然最后没有与他在一起,我也仍看不懂。
一直没有看过电影版《秒速五厘米》,但是看了书后仍不懂得我估计对于电影的诠释更加费解。日本这个国度简直是当代偶像青春题材作品的鼻祖之国了,以前在读书馆随意翻到一本介绍日本文化的刊物,这个国度的上上下下都充满了类似小清新或文艺范的姿态。他们的文学作品有关于恋爱,或是青春的情感刻画的细腻程度让人想象不到,跟中国的文学作品相比,他们的作品十分小器而精致,在我的印象里,关于中国的文学作品奉上经典的大多为一类乡土文学作品,显得非常恢弘大气,我们往往不会刻画细腻的心理活动,而是通过一些小人物的言语或者动作来记叙。
虽说日本这个国度人与人之间的说话方式非常婉转,一点都不直白,然而他们的文学作品确是相当的浅显易懂的,当然也有看不懂的,比如说太宰治的书籍,一直无法理解,也看不懂。而中国的文学作品总是觉得难懂,似懂非懂,以前看贾平凹的《老生》时,由于从前到后似乎一直都未明白,但是人家奉之为经典,必有道理,结果硬生生的看了大半本,却连个故事梗概都复述不出来,只好放弃。
日本类似于这种少女情怀的作品每每让人感受到自己内心的悸动,会将成长的烦恼,迷惘与冥冥之中似乎早有安排的四大皆空情绪统统都牵连在一块,而后在回味时,才理解了这似乎就是“命运”,虽偶有挣脱,排斥,但到最后其实是顺眼自然,一切都很好的结果。
突然又想到了上课时,老师和我们说他很喜欢日本文化,因为曾经去日本留过学,年轻时也常常看日剧,日剧当中有非常多都是讲述爱情的,类似于家喻户晓的《东京爱情故事》?(尽管我还并没有看过…)这些日剧中常常有的套路便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侣,却总是其中一个得了绝症,从此天各一方”,使人哭的稀里哗啦。但如今老师中年而立,对于这种情节当然十分不屑一顾,“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会因为谁的离开而活不下去,地球离开了谁仍将转动”
我似乎对于世界的认知直接从“无知”到达 “相对成熟”,顶多在这中间有一个称之为“叛逆”的阶段,然而我的叛逆期也并非对于爱情那方面有相当强烈的追求,仅仅也是对周遭人都十分冷漠的这么一个阶段,那时候自己特别崇拜像暗黑,哥特类似的文化,似乎这样子的自己简直在这个世上独一无二,唯我独尊的感觉,现在想来,其实就是一个改编了的乡村非主流。
因为看了这本书后让我回忆起了我的青春时期,所以不免有些感伤,更加深刻的认识是,时光真的一去不复返,男女主角二人擦肩而过的时候两个人的心在这13年中用慢如樱花下落的速度隔开了这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而当我们处于这一秒时,永远也改变不了上一秒所发生的事。
世界上最简短的四个字“珍惜时光”,确是这世上最动人的告诫与真理,谨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