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伴随孩子带来的真实而持续的变化,父母首先需要建立亲子情感的联结。
当我们和孩子建立起关键的情感联系之后,便无需再对孩子威胁、唠叨、恳求、贿赂,甚至惩罚。
如果你已经厌倦了亲子冲突和孩子的愤怒行为,如果你也想和我一样,想培养一个具有高情商的孩子。不如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吧!《父母平和,孩子快乐》,本书将是你的提升自我的最佳阅读选择。
自我调节
![](https://img.haomeiwen.com/i4899363/8691153a269bc0fd.jpg)
重整认知,让平和成为父母的首要责任在教育孩子上,大多数父母认为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事情。究其原因,无非两个,一个是因为父母的高期待,另外一个是认为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
对孩子过高的期待:虽然是一种随着社会发展而出现的教育现象,但主要还在于我们父母的认知。如果我们父母能尊重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对于孩子未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在孩子身上,高期待就不会成为一种压力,更不会演变成为一种焦虑。
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其实,有许多父母也学习了不少的育儿知识,但依然不能教育好孩子,这是什么原因呢?关键的一点就是,我们的知识只是浮在表面,没有深刻理解,做不到身心合一,不能够根据孩子实时发生的情况匹配相应的正确言行。
所以,归根结底,如果教育无效,还在于我们父母没有修炼好自己,不能够在孩子需要教育时给到一个积极而正确的回应。
相反,我们可能还会因为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响,不经意重复使用一些自己在童年时被伤害的模式,从而在教育孩子上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管理愤怒情绪,不要做大吼大叫的父母。
我们都很清楚,只要是人,在负面情绪之下,身体会处于紧绷状态,而且当时的情绪很难控制,完全处于一种“要么战斗,要么逃跑”的状态。哪怕面对孩子,看上去他也像敌人。但是,我们都知道,虽然打孩子一顿可以出出气,可这并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结果。
父母可以尝试用“三分钟情绪调整”的技巧,来调整自己的情绪。
第一分钟,思考到底什么想法让你情绪波动?
- 孩子考试不好?
- 孩子没认真阅读?
- 孩子没有完全听你的话?
- 甚至其他的原因,首先找到原因,让你情绪波动的原因。
第二分钟,要明白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有时候,当我们看到孩子的偏差行为时,除了需要觉察我们自己是否存在误判之外,还需要思考一下孩子做这件事情的正面动机是什么?他是渴望得到关注还是渴望被理解?
询问孩子当时的心情,任何一件事,记住一定是先安抚孩子,再解决问题。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比关注事件的本身更为重要。第三分钟,帮助你的身体释放情绪。
- 在我们的情绪躁动不安时,我们可以尝试按揉太阳穴,同时做10次缓慢的深呼吸。
- 一起数数,曾无数次,在沫沫和我情绪崩溃的时候,我们一起从1数到100,一次不行,再来一次。
- 还可以通过做运动、听音乐、找人倾诉等方式来进行。
![](https://img.haomeiwen.com/i4899363/e6235e9db92a37b1.jpg)
无论什么方法,坚持练习,让这种释放的方式养成习惯后,我们的平和状态就可以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了。
建立联结
联结是构建良好亲子关系的唯一途径亲子关系是一种互为作用的关系。当父母呈现出从孩子身上获得快乐的状态时,孩子就能深深体会到自己被爱的价值,这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和谐的亲子关系也是平和育儿的前提。当孩子认为我们与他们达成统一战线时,他们就更容易,甚至充满热情地配合我们。
相反,如果我们不能与孩子同频,就会形成亲子沟通障碍与冲突。比如,孩子出现的各种偏差行为,像顶撞父母、在外面打架、早恋等等。
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密码
第一,我们要善于觉察到亲子关系需要维护的时刻。孩子所有偏差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面的动机,一旦发现我们的孩子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向我们展开挑战时, 我们需要自我思考,去了解孩子此时需要我们怎样的关注,心理上缺乏被关注的爱。
第二,要做有质量的陪伴。经常会看到,一些家长跟孩子在一起时,是“人在曹营心在汉”。他们不肯放下手机,总认为陪在身边就是“陪伴”。这样一种不能全心全意地陪伴行为,对建立亲子关系来说不仅没有太大的意义,而且还会让孩子感觉到更失落。
第三,关注孩子的情感账户,打造不一样的特别时光。例如:每天为孩子打造一个相处的特别时光,比如15分钟。在这个特定的15分钟里,父母需要放下所有的事情,全情投入到孩子的世界里,听他分享,与他玩耍,可以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任何事情等等。
例如,我家有一个特殊的时光,“睡前悄悄话”,这个时间点,我或者沫爸,会跟沫沫聊天,听她说,或者分享我们今天的快乐和发生的一切事情。通过这个时间段。来拉近亲子间的距离。
![](https://img.haomeiwen.com/i4899363/bca33e285318d87b.jpg)
引导而非控制在教育孩子时,父母该如何引导孩子,才是正确的方式呢?
首先,我们要调整好自己。在引导孩子沟通之前,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平和下来,才能更好地沟通。
其次,我们父母要换位思考,承认孩子的观点,充分表达同情。比如,“孩子,我知道,让你停止游戏过来吃饭并不容易,但是现在应该吃饭了。”一旦我们父母同理了孩子的感受,孩子就愿意放下游戏,回归餐桌。
再次,允许孩子表达情绪,甚至在他做限制性行动时。比如,“弟弟将你的玩具弄坏了,我知道你一定很生气,但是打人是不对的。跟我来,我教你如何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弟弟,让他知道他把你的玩具弄坏了后你很愤怒。”
最后,对孩子问题背后的需求和情绪作出相对应的关注。如果我们不能解决情绪和需求问题,它们就早晚会暴发发出来,并引发其他的问题行为。因此,对行为不端的孩子不要一味指责。同时,当我们不能满足孩子的某一要求时,应该承认它,并想办法通过“愿望满足”。
![](https://img.haomeiwen.com/i4899363/b9f873e9b9dbe11e.jpg)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一旦孩子感到自己的情绪被父母理解和接受,情绪强度就会减弱,并开始逐渐消失。这就会为解决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期待孩子未来走得更稳更远,是我们每一个父母内心深处最殷切的愿望,但祝福背后需要我们的全力付出,如果我们的付出不得当,那也许只能是一场空欢喜。
所以,我们父母只有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心态走向平和,多一些高质量的陪伴,努力打造好一份密切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找回心底的内驱力,主动去配合,大胆去追求,他的生命才可以得到最灿烂的绽放。
图|网络,侵权致歉
文|借鉴于《父母平和孩子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