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快时代,人人厌倦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于是,在音乐界的民谣,电影节的纪录片纷至沓来之后,综艺也打出“生活”“享受”“慢下来”的标签,开始回归田园生活和人文关照,经营出慢综艺的概念。
严格来说,慢综艺不属于一种新的综艺节目类型,更像是一种新的制作理念。
与此相对的“快综艺”一般有着紧张的竞技感、鲜明的任务主线、激烈的肢体动作和密集的笑点。
我们熟知的《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便是快综艺中的王牌节目。
而慢综艺的制作理念与此相反,节目不设定复杂的游戏环节,也不设定人物的角色性格,而是将明星放置在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其呈现出最自然的状态。
近期热度较高的《见字如面》《朗读者》《向往的生活》都属于此范畴。
把目光放大至整个文化产业,近年来自“禁韩令”“限娱令”发布后,各家卫视一直在重视提升娱乐节目的格调,对节目内容进行沉淀。
《成都》《消愁》等吟唱生活的民谣大火,《我在故宫修文物》实现几乎零宣传却吸引大批粉丝的成功,正是因为当下人民对田园牧歌式生活,具有强烈的渴望。
高喊“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最牛辞职信也好,幻想“开一家店,养一只狗”美好生活也罢,都是高压环境下暂时缓一口气的自我疏解方式。
而慢综艺,恰好把这一切都具象化了:你幻想和爱人并肩看夕阳,我就慢慢地把狗粮喂到你嘴里;你幻想开餐厅客栈咖啡馆,我就复盘全过程开给你看……
那些生活中丢失的小确幸,都能安放在这些被写好剧本的综艺节目里。
可是慢综艺走的一点儿也不慢。
湖南卫视《中餐厅》刚以全国网十一连冠,超25亿播放量的收视成功收官,《亲爱的客栈》无缝接档。
与此同时,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也先后“安营扎寨”,形成“一家客栈,两栋旅舍,三个院子,多处改造”的阵势。
确实,慢综艺长着一张人畜无害的纯真脸,可以随性、允许平淡,争分夺秒的精英观念被文火慢炖的田园太极取代。
这样的节目无疑是治愈的,但这也是被制作团队包装出来的概念。
事实上,无论是参与录制的嘉宾,或是制作团队,招商宣传,没有谁是真的慢下来了。
当慢综艺失去“情怀”“慢节奏”“享受生活”这些关键词,变得套路横飞,那么过不久,慢综艺也会走上快综艺的老路。
节目中常见的另一个问题,是商业化痕迹与生活场景所矛盾。
虽然国内观众已经对植入广告免疫,但植入广告明显、生硬,这种浓重的商业化气息会在瞬间摧毁节目堆砌的自然场景。
毕竟,哪个餐厅的门前会挂着洗洁精的牌子?哪个名宿老板会一边做饭一边挂油烟机?有些谁会一天三顿都喝黑芝麻糊?
国内已经摸索出来的慢综艺三大宝——旅行、亲子、经验,都存在着剧本化明显,生活冲突刻意的问题。
而明星在生活体验类节目中难以卸下光环,也影响了节目的“真实感”。
大步流星的慢综艺,究竟是趁热照搬、囫囵吞枣般的吃相难看,还是立足现状、顺水推舟的审美迭代?
一哄而上的慢综艺,真的理清了从制作到风格再到意识的生产逻辑了吗?
否则,再治愈的诗和远方,也无法治愈慢综艺的“内在虚无主义”。
当然,慢综艺刚刚在电视荧屏上兴起,到底能够霸屏多久,仍有待市场的检验。
各家媒体要站在前人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和分析观众的需求,踏踏实实去开发新的节目模式,不断融入新的灵感和新的创意,要更健康、更有担当的良心发展,才是慢综艺成为荧屏“常青树”的终极奥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