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忽略图片绘画质量,重点是接下来的文字
昨晚和一对夫妇聊孩子。讲到了冰山理论。为啥会讲到冰山理论呢?
因为宝妈说,她知道很多道理,怎么做起来效果就不好呢?
这就是平时大家说的:知道做不到。其实,这也就是不知道。因为衡量知道的标准,就是做到。
说到底,是她的教育认知,教育风格还是没有改变太多,以至于她的行为结果变化不大。
[玫瑰]行为:
行为,就是我们看到的孩子一些挑战,比如,拖延、写作业不专注、不爱学习……这些行为结果就像水面上的冰山,你能看得到的。
针对行为纠正行为,这无异于像给树浇水往树干上浇一样,作用不大。给树浇水,起作用的方法去要往树根能吸收到的地方浇。
面对孩子的挑战行为,父母的做法就不应该是针对行为,纠正行为。而应该思考的是自己的教育认知哪里出现了偏差。要纠正的是自己的教育认知。
[玫瑰]教育认知、信念:
根据埃利斯的ABC理论,A是事件(孩子写作业磨蹭),B是你的信念(写作业就要有效率,并且专心。这孩子就是欠揍),C行为结果(父母看见孩子磨蹭,揍。孩子被揍过之后,依然写作业磨蹭)
大家想想,是不是所有的家长遇到孩子写作业磨蹭这个“因”,都会有揍孩子这个“果”?答案是,不是的。
那就是说同样一件事,处理问题有不同方式。那是什么决定了家长们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得到不同的结果呢?答案是,中间的B,是教育认知不同。
[玫瑰]潜意识
所以,当教育认知改变了,行为结果就会改变。
可是教育认知要如何改变?
比较初级的方法-学习。学习科学的、系统的家庭教育方法。通过学习,一步步改变教育认知,教育理念。
比较高级点的方法-潜意识意识化。
我们的大脑在0-6岁期间,通过在周围环境的互动中,逐渐产生一些认知,得到一套“程序”,也就是处世风格、思维方式。
当孩子的某个行为能惹怒你,那是你潜意识中对这件事的解读曾经伤害过你,你不能接受,所以会马上对抗,形成本能的保护自己的求生存模式。
当孩子的某个行为激怒了你,你要停下来,以一种站在旁边观察你自己的姿态看自己(这就是临在的状态),识别情绪,识别此时此刻你产生了什么想法,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找到自己思维模式背后的原因,把平时没有意识到的潜意识显化,然后更新、替换不合理认知,达到改变的目的。
🧐总结
当下,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不许补课,又要延长学校看护时间。
这无疑对孩子是否自律,是否会自学等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负,是减了。可如果家长对这些政策拍手称快,庆幸作为家长来说教育成本降低了,自己不用和孩子拼命、较劲了,那真未免有点高兴太早了,肤浅了!
如果,不养成孩子自律、会规划、爱学习等等一些正面的品质,那么你的孩子,你的家庭永远不可能跳跃阶层,有可能还会向下降低阶层。
不要否认这个社会是有阶层的,只有通过学习,才能不让自己家族的阶层固化。
政策的出台,对家长的教育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来是知识层面的,现在的技术层面的。
你认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