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姐家近一个月了,我已说不清姐夫姐姐和老亲家他们之间有过多少次面红耳赤的争执。常常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闹得双方不欢心。
就如老亲家去菜市场买菜,都挑便宜的买,不论新鲜与否,也不管质量上有多差,只要能吃的菜,他都觉得值,不浪费。时常听他在饭桌上洋洋得意地说:“我今天又买到了便宜菜,你们看这菜还不错吧?”姐夫听了无奈地反复强调:“菜要新鲜质感要好,既能吃出口味又能吃出健康。”老亲家不服:“你知道什么,那些商家就知道忽悠你们年轻人,稍微好点的菜就抬高很多价格,其实营养都差不多,这样不是白白浪费许多钱吗?”老亲家母特别心疼用水,说城里水费这么贵,用水量又要很多,尤其在夏季。每一顿结束后,她都会接好一脸盆水,估摸至平常饭碗深的水。加入少量洗洁精,洗碗洗锅抹桌子擦灶台都用它了。姐姐见了又不得不开口道:“要注意卫生,尤其在夏季,细菌容易滋生,对健康有害的,不差那点钱的。”老亲家母横竖有理说:“哪来那么多细菌,就你们穷讲究,我们还不是这样过来的吗?不干不净吃了没病。”又如今天,老亲家母埋怨家里两三个盆不够用,私自为厨房和浴室各添置了几个。姐夫他们见状,又忍不住说道:“别随意往家里购买生活用品,有需要我们自己会去买的。”理由是:家里空间本来不大,不需要的东西放家里显得多余,还占空间。老亲家母立刻反驳道:“你们呐,就是不会过日子,家里要用的地方多,三两个盆哪够啊?”……类似地情况不胜枚举。
以上的各种劝说,两位老人,不仅不听,还用上自以为是的各种理由犟嘴,以致姐夫他们说着说着跟着着急上火,口气稍微重了,老两口又说儿子儿媳看他们不顺眼,一点小事也容忍不下他们。每次遇到这种争吵,作为旁观者,都会感到无奈和厌烦。不禁感叹,跟老人家难以沟通!
对于那些,我不去评判谁对谁错,只想归结为两代人的代沟使然。关于生活上的各种分歧,除非有一方丢弃自我完全追谁另一方的活法,才能融合在一起。然而人的天性是自我。
在姐家观战了多场两代人之间的风暴,不由得陷入了思考,两代人适合住一起吗?对此我有自己的几点思考。
1 两代人的三观不同,同在屋檐下难免出现话语不投机。时有的意气争辩很容易生成矛盾。只要有一方性子执拗,当仁不让,双方就会各有想法,父母会大骂子女不孝,子女也会认为老人思想腐朽,无法交流,从而有意无意地想要疏远他们。距离越远,更缺乏沟通,矛盾更是与日俱增,最终可能背着不孝之名不欢而散。
2某天看过一篇涉及类似话题的文章。作者谈到,上一辈的夫妻关系不好,母亲在父亲那里得不到想要的怜爱,就会把所有的精力投放在儿子那儿,全心全意养育呵护他,爱他。待到儿子长大成人,看着他与素昧平生的儿媳牵手联合,心里就会生出粘连不舍之情。当看到倾尽所有养育的儿子热情似火地围着儿媳团团转,会心有不甘,导致对儿媳妇产生嫉妒心理,自然婆媳关系就处不好,对于一个婆媳关系不好的家庭来说,要想同在一个屋檐下和谐共存真的很难。
3其中生活习惯不同,也很恼人。老人家年龄大,饮食口味较淡,而且要多以蔬菜为主,不能太油腻,盐要尽量少,能咽下饭即可,不要有辣……总之对于夫妻双方都是上班族而言,如果把做饭任务交给他们,每天都像过斋节。已步入老年时期的他们,作息规律和我们年轻人有太大差别。大清早,在我们仍需要睡眠的时候,他们就已早早的活动开了。习惯熬夜的我们,劳累了一天,需要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放松放松,他们又嫌声响太大。这样的生活一点都不轻松自在。
4在信息火速更新的时代,老年人原有的知识概念在日益退化,年龄的特质也使得他们不愿学习新鲜事物,从而造成很难理解年轻人的一些新思想和行为。简而言之就是和年轻人难以沟通。当我们之间有了争执,而我们只是就事论事和他们沟通,他们有时很难理解甚至会产生误解。
5与西方国家父母相比,中国的父母更缺乏独立意识。孩子已长大成家,还没有放手不管的意识。生活在儿子与他人建立的家庭里,还希望像儿子小时候那样管束着。比如该干什么?去哪里?买什么?消费多少?……都要参与其中。殊不知,已独立成家的年轻人想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想享有轻松自由地行使自己的权利。作为成人,任何行动和想法都有自己的分寸。而老人过多的干预只会让年轻人感到厌烦。尤其在公公婆婆面前,尽管儿子在父母身边生活几十年,已经习以为常,或出于孝顺能容忍这一切,但对于儿媳,离开自家熟悉的环境,只身来到陌生的婆家,即使不适应每个人的习性,也实属正常。因此为了家庭和谐,还是应当做出正确的抉择。
当然以上观点不代表所有的家庭,至于适不适合还是得因人而异。不过现在绝大多数的青年都是选择独立门户,时不时地相聚,大家还能和睦相处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