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的朋友吕纬甫是个好人,这也体现在作者和他谈完话走出酒楼后神清气爽的原因,雪和铅色的天也不那么压抑了
我觉得他就像我爸爸一样,总能看到一些疾苦的人,给他们期望的安慰。
他弟弟的骨骸虽然没有了,但是他还是把那些泥土收拾起来迁坟,一个三岁的小孩,那么多年过去了,家里人还是对他怀有亲情,这证明我们国人也是非常重感情的,吕纬甫自己是有爱心的人,但是总说自己麻木,总说自己做了无聊的事,这大概是因为当时社会上大部分人都视生命为草芥,只看得到眼前的利益,都觉得这种事很不值得做吧,可是我认为这样的行为是人感情的依托,是我们生存的善意,这样的感情可以支撑我们真实平和的走过人生
专门给顺姑娘买绒花这件事,证明吕纬甫能意识到这样一件小事,可以为那么普通的一个姑娘带来什么,像顺姑娘这样悲惨的人在那时应该很多,她们能吃苦,轻易相信别人,被不好的人欺负,思想限制了她的自我解放,再加上遗传病,逃不掉悲惨的结局。看文章落尾是1924年,距离现在也不过过去了大几十年,在我现在生活的这片土地上,那个时候的普通人就是这样过的,社会就是这样,我如果生活在那时,又怎么保证能逃脱掉大多数穷苦人的命运呢,我又怎么能保证自己不不会被耳濡目染的文化浸染呢。
像这样的人是不会变的,他是个好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