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这本书是阿黛尔.法伯和伊莱恩。玛兹丽施两位国际著名亲子沟通专家的著作,我将会用七个章节来进行分享。今天是第一个章节: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首先,要接受孩子的感受。孩子有很多的感受,对家长而言,负面的感受是家长最不愿意接受的。但无论感受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孩子有了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所以才会有“只有感觉好了,才能做的好”的说法。 *
其次,我们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不能用我们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这也是在暗示孩子不要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受,而且要依靠家长的判断。 例如:孩子:“妈妈,这儿好热”妈妈:“这儿冷,穿上毛衣”孩子:“不,我热”妈妈:我说过了,穿上毛衣!孩子:不,我热。家长和孩子的对话最终演变成了争吵,当我们试着了解孩子可能会有的感受时,我们说话的方式也随之改变。你也许会说“我觉得冷,但你觉得这里很热”,所以不管怎么说,我们和孩子是两个独立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感觉系统,都有各自真实的感受,没有对错之分。
* 然后: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例如“我看出你很生弟弟的气。用嘴巴告知他你将怎么做,而不是用拳头”。
* 最后: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他们才能开始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所以需要家长能够倾听孩子,认同孩子内心的伤痛,给孩子机会多说说自己的困扰,孩子会感觉没那么郁闷和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所有年龄段的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都不在乎别人是否同意,需要的只是有人能理解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
小贴士: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 全神贯注地倾听(当家长真正认真倾听孩子的叙述,孩子就能更容易表达他们面临的困境,有时候,孩子需要的是我们能与他们产生共情)
2. 用“哦......”,“嗯......”,“这样啊......”代替提问和建议来回应他们的感受(以关心的心态,使用简单的话来回应孩子,孩子就能在叙述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思路和感受,从而有可能自己找到解决办法)
3. 说出他们的感受代替否定孩子的感受(家长通常不会说出孩子的感受,是因为他们担心这样做会让孩子更加难过,其实相反,当孩子听到这些话时,心里会感到安慰,会感觉到有人能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
4. 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代替逻辑上的解释(有时,孩子对某种东西的渴望心情一旦得到了理解,他们就比较容易接受现实)
读后的感触:无论大人和孩子,都需要顾及他的感受,也就是非暴力沟通中提到的,不要光看事情的表面,要看到事情背后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先要接受孩子的情绪,让他在自己表述的过程中进行思绪的整理,将注意点从情绪转移到事情上,孩子才会慢慢的自己寻找到解决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