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今天写点什么,又不想放弃,就试着自由写作,纯粹想到哪写到哪,完全不考虑主题和逻辑。
早上起床,很疲惫,可能是梦里跟人吵架用力过猛。我们那当了校长的同学,见面或电话时,口吐过几句“狂言”,被我记恨了,三番五次做梦跟他吵架。
我是不会吵架的人,不是不想吵,是从小规矩多,乖得有点过分,骂人那些话从来说不出口,气急了只会浑身哆嗦。我很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循规蹈矩,没用,还显得太装,但又拿自己没办法。
压抑久了,就会在梦里爆发,昨夜就把校长同学狠狠“讽刺”了一顿,恨不得拿刀剁了他上翘的尾巴,当然,这是爱之深恨之切,我不允许心中的男神被人诟病。
玫只看过我三两篇文,却经常批评我写得清汤寡水,缺点野味和韵味,不容易深刻,让我写最心底的话,要有脱光了被人看的勇气。我文如其人,总是收着端着,让她看得又着急又同情,觉得我在网络在文字中,都没能活出点恣意盎然的态势。
再无知的人,一旦认识到自己的缺陷,也会不自觉地想去弥补。每每看到行文犀利、气质自由或妖冶的文字,我总是明里暗里拍掌叫好。
“暗里叫好”这事,也要归罪于自己的性格,有时看到喜欢的文字,对方权重太高或其它原因不好意思打扰,就会偷偷摸摸不留痕迹地看,觉得自己人微言轻,点个赞顶多算个精神支持。我知道这样偷窥有些不地道,但好歹能保护自己可怜的自尊,其实,那自尊说到家,不过是深度自卑。
说到自卑这事,昨天在一篇文的评论中跟简友简单交流过。他说到内向的人更容易自卑,我非常认可他的观点,因为这是我的切身感受。他还说内向的孩子受到指责和批评,更容易深度自卑,这让我又对自己的自卑来源产生了怀疑。
我虽生活在相对粗野的农村,但因在家排行最小,从小备受宠爱,父母没指责过一句,更不用说打骂。上学后相较身边同龄的小伙伴,家庭经济条件好,成绩好,人缘不错,也不缺男孩子追,可我还是摆脱不掉深深的自卑。老公闺蜜都不理解我有啥好自卑的,我也不解,实在找不出原因,就认为我的自卑是刻在骨子里的,跟后天环境无关。
昨天下午,单位组织去反腐倡廉基地参观学习,地址正是哥嫂家所在的小区。哥哥在外地上班,嫂子白天在儿子家看小孙女,晚上和周末回同小区的自己家。有心去看看那宝宝,却总觉得没有合适的机会,觉得不管哪个休息时间去,都会打乱了他们正常的生活节奏。宝宝近一周岁了,我却只见过两面,不是一个称职的姑奶。想到这,就放弃午休和乘坐单位大巴,午饭后自行开车先去了侄子家。
十个月的宝宝已经懂事了,按照嫂子的指挥,挨个表演了一番她的才艺。好容易混了个脸熟,在转移她注意力的情况下,把宝宝抱了过来。
抱着宝宝站在她家入户门门口,宝宝小手指着门上贴的大红福字,口中咿咿呀呀,突然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嗤啦一声,把福字撕裂并耷拉下来一角。我嘴里不受控制地发出吃惊和阻止混杂的“喃喃”声,宝宝立马揣度去了我的意思,委屈地哇哇大哭。嫂子应该熟知这个套路,迅速撕了一点纸片放在宝宝手里,并安慰说没事没事。
宝宝回到嫂子怀里,止住了哭,回头看看我,委屈地再哭,看来这孩子彻底被我得罪了。见集合时间快到,我赶紧灰溜溜告辞。唉,老少“会晤”原本和谐友好,最后却败在了我没情商的“喃喃”声上。
晚上跟姐姐讲这件趣事,姐姐说,现在的孩子听不得一点不顺耳的声音。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当初在家带闺女那段时间。
我从小受到的约束多,性格又认真,对闺女也经常这不行那不准,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闺女的手脚,最终把她也养成了一个过分懂事的“乖孩子”,似乎成了另一个我。
这实在不是我的初衷,我不喜欢自己的性格,觉得这种性格活得辛苦,特别不希望闺女像我一样在规矩中缩手缩脚。在她二十一年的生命历程中,对我有为数不多的几次冲撞,我当时伤心生气,过后却很欣慰甚至有点自得:看看,闺女还是比我强,敢对长辈说不。
闺女在三四岁前,还是活泼灵动的,眼睛虽小,眼神很活,亮亮的,一幅天然的童真模样。朋友曾说,我把孩子养得不错,没把她管教的眼里全是规矩,见人也不是怯生生的模样。可后来,不知是在我的约束下,还是在基因的作用下,闺女的眼神渐渐黯淡,逐渐变成了我的翻版,冷静,喜欢独处,不爱出头。
嫂子那样撕纸片哄孩子的行为,放在以前,我会觉得是没有原则的溺爱,现在我不敢再笃定说那是错的,也许那更能保护小宝宝的自尊,毕竟很早就束缚孩子的行为,让孩子眼里失去光彩,是一件更让人悲伤的事。
我几乎没受到指责,但有一些类似眼神的无形约束存在,这也许多多少少助长了我的自卑,但闺女受到的约束比我有过之无不及,又有我的基因,按说应该更自卑才是,为何却比我自信乐观?绕来绕去,我又糊涂了,自卑到底来自哪里?
就此打住吧,我发现我跟着感觉乱弹的棉花扯不断,理还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