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被一个年轻人上了一节生动、实用的课。
前一段时间,单位集中体检,体检报告出来以后,很多人都有一些毛病,或者亚健康指标,接下来,这些人就开始了有针对性地复检。
某一处室的副处长小刘也在其列,他今年40岁,血脂偏高,也在本市三甲医院挂了个知名专家的号。
挂号之前,他通过各种渠道打听这方面的哪个专家更权威,医院内部很多人都推荐王大夫,理由嘛,博士、主任医师,有经验,年富力强,还有一个想不到的理由:王大夫是上海医科大学本硕毕业生,北大医学院博士毕业,本地特殊引进人才,而不像本地大多数的医生都是本地医科大学毕业。这些信息,我们单位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挂上号之后到就诊的三天时间,小刘将自己多年来的体检报告、各种化验单、检查单都找出来,把与血脂有关的指标一项一项整理出来,设计了一个表格,按照检查项目、检查时间、具体指标、相关症状、个人年龄、职业等基本信息、个人性格、运动饮食、身体情况,一一填好,后面附上所有的X光、超声波、CT等检查报告单和光片,又像整理重要文件一样,装订成两册。
就诊那天,排到他的时候,礼貌简短地问候之后,将其中一册递给王大夫,自己那一份,王大夫刚开始觉得奇怪,看了之后,不由得直点头,没有过多地询问小刘,在仔细看完这册资料后,给出了诊断结果和诊治方案,同时,对小刘赞扬有加,然后试探地问小刘,能否把他的这一册的目录拍个照片,小刘高兴地回答,可以,如果您需要的话,这一册可以送给您,我下次就诊也方便了,也有利于您对患者的了解。王大夫很开心地表示感谢,并互相加了微信,同时告诉小刘,他把这一册给他带的几个研究生看看,当然,个人信息他会保密的。
这个神一样的操作过程,被陪他一起来的同事小胡看个清清楚楚,也有些目瞪口呆,哇塞,没想到小刘除了工作,其他方面原来也如此干练有成效,膜拜!
这几天,单位都知道小刘就诊的故事了,好几个人都找他学习如何就诊、如何准备资料等,着实给单位的很多人上了一课,包括我们这些比他大的同事。
其实,了解小刘的人一点儿也不奇怪,小刘是若干年前从县里遴选过来的优秀的年轻干部,在县里工作之前,有过三支一扶的乡下工作经历,也参加过三年的驻村扶贫,当过村里的第一书.记,后来考上了县里的公.务员,每一个岗位都很认真,研究出本岗位、本业务的特点,工作很有方法,也肯定有成效,有成绩,他的这种本事是很多年积累、历练的必然结果。
他遴选成功后,他在县里所在部门,甚至县里的有关领导都不想放,真是舍不得啊。
小刘这个教科书般的就诊经历,给我们上了一堂好课,工作中的很多方法,完全可以应用到生活中,工作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只要有心,生活、家庭与工作都应该很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