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干姜附子汤——自渡子

干姜附子汤——自渡子

作者: 自渡子 | 来源:发表于2021-11-28 07:20 被阅读0次

    干姜附子汤

    (来源、类型、药方、药材、功效、主治、现代治疗、制法、用法、原条文、辩证、方解、医案)

    来源

    《伤寒论》

    类型

    温中祛寒。

    药方

    干姜(一两≈15克),附子(一枚≈15克/生用,去皮,破成八片),

    药材

    (2味中药材/干姜、生附子)

    干姜》——药类(温里),药性(热),药味(辛),入经(心,脾,肺,肾,胃),功效(回阳,通脉,温中,散寒,燥湿,消痰)。

    附子》——药类(温里),药性(热),药味(甘,辛),入经(心,脾,肾),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特注(有大毒)。

    功效

    回阳救逆。

    主治

    主治心阳不足、感受风寒;

    伤寒下之后,复发汗;

    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

    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

    现代治疗

    现代临床常用于治疗——心功能不全,休克,低血压,态窦房结综合征,肾炎,半身不遂,口面㖞斜,骨节烦痛,风寒湿痹,心腹冷痛,四肢不温,面白、寒次喘咳,泄利无度等病症。

    制法

    以上二味药,用水三升,煎煮成一升,去掉药渣;

    用法

    一次服下。

    本方/原条文

     

    《伤寒论》61、误用泻下之后,又误发其汗,致肾阳虚弱,病人出现白天烦躁、不能安静睡眠,夜晚精神萎靡昏昏欲睡而不烦躁,不作呕,无口渴,没有表证,脉象沉微,身有微热的,用干姜附子汤主治。

    辩证

    本方用于太阴里虚寒、里阴证。

    里阴证而烦躁不宁,多属极虚寒的险恶证候,若待至呕吐、下利、四肢厥逆则往往不治。

    三阳证亦均有烦躁,一一详审给以除外,此从侧面辨证的方法。

    证候反映较少,不易从正面判定者,常用此法,学者当仔细体会。

    本方临床诊断应以——四逆身冷脉沉微为辩证要点。

    方解

    干姜偏主寒饮上逆;

    附子偏主寒饮下迫;

    二药合用则温彻上下,因成温中逐寒的重剂。

    这里注意附子生用,不是里虚寒甚是不能用的。

    本方即四逆汤去炙甘草组成。

    方中生附子、干姜皆大辛大热,辛温纯阳之剂,温里散寒,回阳救逆,以复脾肾之阳。

    去甘草者,是去缓就急,以挽残阳,以防暴脱。

    此即所谓“有形之血不可速生,无形之气急当先固”

    综合参考

    太阳病先行下之,则伤里阳;

    继而发汗则阳气随汗而外泄。

    如此汗下失序,反而重伤少阴之阳气,使阳衰而阴盛,结果虚阳躁动,阴气阻遏,阴阳相争,故烦躁不安。

    白昼烦躁不得眠,夜晚安静者,因白昼属阳,阳气旺盛,虚衰之阳得到阳气资助,奋起与阴邪抗争,故烦躁不得眠加重;

    夜暮属阴,阴气旺盛,虚阳无助,无力与阴邪抗争,故夜晚安静。

    不呕、不渴、无表证,即排除了三阳证。

    若不呕,则病不在少阳;不渴,则非阳明;

    无表证,则邪已不在太阳。病由太阳病误用汗下之法,邪已人少阴之里。

    脉沉微是少阴阳虚阴盛之主脉,也是肾阳衰之征。

    身无大热,当指身有微热,为阳虚阴盛,虚阳外越。

    为防止阳气暴脱,故治用干姜附子汤急救回阳。

    干姜、附子,皆大辛大热之品,煮后一次服下,意在急救肾阳于暴衰。

    不用甘草,是为避其甘缓,影响急救效果。

    但药后阳气稍复,则当用四逆汤等巩固疗效。

    如果继续用姜、附纯辛温之剂,则恐药力猛烈而短暂,难以使疗效持续,这也是本方只服一次的原因之一。

    有人观测《干姜附子汤》和《四逆汤》对离体蛙心搏动频率和搏动幅度的影响,《干姜附子汤》可以迅速地使离体蛙心搏动频率加快,波动幅度增强,但药效持续时间不长,而且随后伴有心力衰竭的现象;

    用《四逆汤》后,出现效应的时间明显后延,使蛙心的搏动频率增快、搏动幅度增强的强烈程度都弱于《干姜附子汤》,但药效持续时间较久,而且随后不伴有心力衰竭的现象。

    两方在药物组成上的差别就是前者无炙甘草,后者有炙甘草。由此可以诠释甘缓药物配人方剂中的作用是:①使整个方剂的作用和缓。②使全方的药效持续时间延长。③使全方药物出现效应的时间后延。④不过多消耗人体的正气,也就是有保护正气的作用。

    因此如果证情较急,为了急救,就不要用甘缓的药物,但急救之后的继续治疗,就应当配用甘缓药物,以巩固疗效。

    现代临床临床应用本方多有加味,对一般的慢性疾患,很少只用姜、附纯辛热单刀直入的。

    临床应用范围与四逆汤一类相同。

    医案

    许叔微医案——一妇人得伤寒数日,咽干,烦渴,脉弦细。医者汗之,其始衄血,继而脐中出血,医者惊骇而遁。余曰:少阴强汗之所致也。盖少阴不当发汗,仲景云:“少阴强发汗,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而出,或从口鼻,或从耳目,是为下厥上竭,此为难治。”仲景云无治法,无药方。余投以姜附汤,数服血止,后得微汗愈。

    论曰:本少阴证,而误汗之,故血妄行自脐中出。若服以止血药,可见其标,而不见其本。余以治少阴之本而用姜附汤,故血止而病除。

    李东垣医案——李东垣治一人,目赤,烦渴引饮,脉七八至,按之则散,此无根之脉,用姜附加人参服之,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干姜附子汤——自渡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wuk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