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年轻人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敬顺兄长,行事谨慎诚信待人,本着博爱之心亲近有仁德之人,如果以上都能做到,那就读书充实自己吧。”
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组成,是中华民族血脉相承的道德体系,是炎黄子孙言传身教的“三纲五常”。
孔子推崇,“仁”是最高道德修养,“孝”和“悌”是达成“仁”的必备条件,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百善孝为先”,“孝”在潜移默化中已经融入到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中,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已然根深蒂固到灵魂深处,时代变迁,人们的思想日新月异,但不变的是对“孝”的坚守不渝。
“孝”,古来有之。清乾隆年间有位读书人叫方观承,年少时在朝为官的祖父和父亲,受文字狱牵连被流放蛮夷之地。年幼的方观承十分想念远方的长辈,所以和哥哥一起克服千难万险,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去到远在千里之外的流放地,看望侍奉祖父父亲。这便是广为流传的“方观承千里探亲”。
形容 “孝”的成语典故,举不胜举。有古稀之年的“彩衣娱亲”,有飞禽走兽的“慈乌反哺”,有催人泪下的“寸草春晖”。
春秋战国时代的老莱子,年愈七十,时常穿着花花绿绿的衣裳,举手投足扮作孩童,逗乐年迈的双亲,身心愉悦自然健康长寿。“孝”也可以另辟蹊径,“彩衣娱亲”看似荒诞却令人肃然起敬。
读书笔记:《论语》中的人生道理之“孝”慈乌(乌鸦的一种),其貌不扬,世人往往打上不祥之物的标签。世人却不知成年后的乌鸦会衔食哺其母,不会半途而废直到其母身死。外表丑陋的乌鸦用美丽的心灵生动演绎了何为“孝”,动物界的舔犊情深同样可歌可泣。
读书笔记:《论语》中的人生道理之“孝”到底何为“孝”?常伴父母左右?逢年过节归家探望?病榻前悉心照顾关怀备至?养老送终亦或是无忝所生(不辜负生我养我之人)?
每个人心目中的答案有所不同,虽然表现形式多样但殊途同归,让父母长辈感受到孝心,我想这才是先贤弘扬“孝”的初心本真。
读书笔记:《论语》中的人生道理之“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寸草虽难报春晖的滋养之情,但寸草对春晖的恩情铭记于心。“孝”道在润物细无声中砥砺而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