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小就要开学了,县上教革委专门派人来开一个热热闹闹的开学典礼。学知识、学文化的彩色标语挂满了村里各大主要的集会场所,到处都张灯结彩的样子,像是在准备正月十五闹元宵的精彩节目。庙门口摆了张桌子,铺上红色的绸布,摆上印有红星的白瓷釉色茶杯,两旁的标语旗子随风飘扬,下面整整齐齐地排着30个矮木凳,上面端端正正地坐着30个社员,就等着教革委的领导落座讲话了。
队长为准备这次开学典礼,费劲了心思。起初,社员们不关心这事,感觉这事跟自家没什么关系,只是各家各户的孩子们想凑热闹,闹着要去看。大人们白天下地干活,拖着散架似的身子,懒得理会孩子们的各种吵闹,要是被吵烦了,一个巴掌抽过去,他们就老实了。队长想凑齐参会的观众都有点难,无奈之下,队长把参会也纳入了记工分的范畴,社员们才踊跃报名。
教革委来了一位年轻人,穿着的确良的白衬衣和蓝裤子,胸口别着一支钢笔,看起来英姿飒爽,招人羡慕。祈福心里预想自己未来的样子,或许就是这样。
队长先简单介绍了一下,教革委的领导就开始发话了,“乡亲们——” 看着台下像小学生一样端坐的社员,他皱起眉头,凑近队长,低声问:“其他社员都去哪了?最好让全部社员都来听听,这是大事。”队长急了,让当观众的社员把自家的老老少少都喊来,自己举着大锣挨家挨户吆喝。三十分钟后,社员们像出洞觅食的蚂蚁一样,陆陆续续地赶到庙门前。孩子们最是欢喜,蹦蹦跳跳地走在大人前面,你追我赶,像是参加一场巨大的庙会。
教革委的同志再次开始讲话。“乡亲们,我们的村小终于建成啦,这是史无前例的创举啊!想想过去,我们穷人家的孩子哪有读书上学的机会啊。现在这个机会就放在自己家门口,大家要积极主动送孩子们来上学,让他们早日成为国家栋梁啊!” 可以真实地讲,除来那句“送孩子们来上学”,其他的话,社员们都还没怎么听懂,“史无前例”“创举”这些新鲜词就像是女人脖子上的珍珠项链,他们可从来没见过。连祈福都对这些词一知半解,读过的书毕竟太有限了。
“目前,我们的经济还没法完成支撑学校的开支,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每个人贡献一点点,就能铸造伟大的人民教育事业的大楼。每个入学的孩子按国家标准,需要缴纳少量的学费,用来给孩子们置办一些书本和必要的教学用品。”
“学费”两个字眼可是真真切切的钻进大家的耳朵里了,下面骚动起来。本来日子就过得紧巴巴的,还要额外增加负担,大伙千万个不愿意。
“我们没钱交学费呀!”一个胆大的社员喊了起来。
“乡亲们,困难是暂时的,只有我们的孩子们能上学,学文化,学知识,才有出息啊。咬紧牙关交点学费,比起孩子的光明前途比的了什么呀。小学每个孩子交2毛钱,大家勒紧裤腰带,坚持坚持。”
即使学费再便宜,对于社员们来说,填饱肚子是第一位的,孩子上学读书却是像奢侈品一样。“未来”“前途”这些字眼像是遥不可及的海市蜃楼,社员们很少认真思考过。
教革委的领导谆谆教诲,讲得很深刻,但是社员们就记住了“学费”两字。“乡亲们,我来介绍一下老师。祈福同志自幼好学,是扫盲班里最优秀的学员,最先拿到扫盲毕业证。在记工学习班里,他也是名列前茅。祈福同志帮助社员们学习文化,大家有目共睹的。他能刻苦自学,热爱教育事业。我们邀请他做为村小的第一个老师。祈福同志,你能讲两句吗?”祈福受宠若惊,有点不知所措,走上前去,看着平时朴素的乡里乡亲,一下子不知道说什么好,紧张地挤出两句话“我是祈福......我很高兴成为一名村小教师。”教革委的同志带头鼓起掌来,在他看来,祈福简单的话恰似誓言一样,剪短而坚定。就像是婚礼殿堂上的誓言一样,祈福这辈子“嫁给了”村小。
从此,日出日落,花开花谢,从打铃到刷墙,从上课到护送孩子,从值守到迁址,祈福见证了村小的每个变化,也在这里耕耘了一辈子。听到这里,我们已经感动了。但是,祈福的经历,他所经历的磨难,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