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很快,不知不觉我已经是2个孩子的母亲。生糖宝时,虽然看了很多书和帖子,但说实话整个人还是懵的。对于育儿,也是懵懂。如今,生下二胎,有了一胎的经验再加自己的学习,对育儿多了一些理解。同时,也看到了自己和长辈在这块的差异。
我提倡在孩子出生不久,还没探索能力之前,给于足够的肢体接触和回应,让她感受这个世界的温暖。所以,只要孩子一哭我就会把她抱起来安抚。孩子做噩梦我会轻拍她然后告诉她妈妈在这儿,不怕哈。
我妈则整天说我这样是惯坏孩子,孩子哭两声没事的,不用管,以后她就不会哭了。孩子喂奶不用抱起来,这是为你考虑。。。
其实我能理解,这样做孩子的妈妈确实会轻松一点,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个世界她初来乍到,是缺乏安全感的。如果对于她的不安全感没有及时的回应,会不会造成冷漠,胆小的影响呢?
同时我倾向于在孩子开始有探索行为的时候,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阻止她。孩子会爬之后,就开始了她“破坏性”的探索之旅。我会很喜欢看孩子探索的过程,不管的结果有2个结果,在我大女儿身上体现出来的。一是:妈妈除了收拾下房间,勤换衣服等小事,轻松愉悦了不少,因为你是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她的。二是:孩子的学习力,模仿能力很强,而且人是生动有生命力的
但这个阶段,我妈妈的方式是开始管,不要在地上爬,不要玩水,不要把东西拆了,衣服要多穿一些,没吃饱,再吃两口。。。。等等,是不是觉得很熟悉。真的太难受了,现在的我看到,觉得要憋坏了。
越早开始对这个世界的自我探索,越早建立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她的适应能力和独立性越强。
我跟我妈的育儿经是两个完全相反的理念,有差异是正常,关键是长辈要强加干涉。其实育儿这块不是长辈的课题,是孩子父母亲的课题,所以说现在婆媳因为在育儿这块很容易有矛盾是不难理解的。
我的育儿经的出发点是:看得见。看得见孩子的需求,并及时满足。而我妈的行为则是:事在前,人在后。所以往往没有耐心和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