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5559035/27069c71a3512a05.jpg)
今晚花了一小时继续阅读《陪孩子终身成长》,樊登在书中总结出亲子教育最重要的三根支柱:无条件的爱、价值感和成长型心态。
今天先说说第一根支柱:无条件的爱。
在这一部分内容里,他主要通过四个方面来阐述他的观点。
第一:真正的爱,不需要交换
在无条件的爱中,不需要交换是非常重要的原则。
但是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喜欢跟孩子交换。比如:跟孩子约定,期末考试考得好,我就给你买玩具,到期末一看成绩没达标,立即说考成这样,还好意思要奖励,奖励取消。
又比如:让孩子帮忙干家务,做得好,就奖励孩子玩一会游戏。做完家务之后,发现孩子干的家务你不满意,于是奖励立即取消。
当父母总是用这种交换的手法鼓励孩子,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认为做所有这一切对的事情都没有意义,没有快乐,也没有幸福感。他也感受不到来自知识本身的快乐和自尊水平的提高。
长期被父母这样引导,会让孩子失去一样非常重要的东西,一个能了解这个世界,获得学习能力的东西——求知。没有了求知,孩子就没有了终身成长的可能。
第二:没有要求才是家
不要给孩子提太多的要求,家长要做的就是把孩子内心的力量调动起来,让他自己主动去成长,他就会自发地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第三:别让“不爱”进入认知
“不爱”已经成为一些家庭文化里的口头禅,成了我们跟孩子沟通的最简单的方法。张口就是“就这样做,没人喜欢你”“我们都喜欢乖孩子,你这样做不乖”,总是不自觉地用“爱不爱”“乖不乖”这样的事开玩笑。
可是,这些语言进入孩子的意识里,会让他觉得“如果我好,他们就是喜欢我;如果不好,他们就不爱我了”。
在这一点中,我要检讨自己,因为我也是那种父母。在自家三岁孩子面前,我也是经常用“如果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妈妈就是喜欢乖孩子,你这样子就不乖了”。这样的语言说多了,就导致了孩子总是会问:妈妈你不关心我了吗?妈妈你不爱我了吗?
我一直很纳闷孩子为什么会这样问我,今晚看了这本书,我终于找到答案了,以后要把“不爱”彻底赶出我的认知里。
第四: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我们要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更多的是看孩子好的地方,发现亮点才是推动一个孩子的成长、进步的空间。
有些父母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三岁可以认上千个字,可以背几百首古诗,再看看自己家的孩子,天天就是在玩玩具,心中不由得焦虑起来。
于是就有了一系列的后续行为。比如给孩子购买一系列的课程,或者给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每天背几首诗,认几个字。
但是这样一来,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承受了很大的压力,父母筋疲力尽,情绪低落,孩子在父母的高压下,整日惶恐不安,孩子慢慢变得不自信,甚至厌恶学习。这样的结果明显与父母的初衷相违背,得不偿失。
所以,找到孩子好的那一面,积极地想办法把它放大,这才是让孩子获得自尊、自信最有效的方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