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末,我独自溜达在公园,耳边不由响起和母亲聊天的“故事”。
那天下班回家,妈妈就告诉我说A的母亲摔了,可是她的哥哥们不准带去找医生,连包扎也不准,并放出话:谁来管抬到谁家去!所以,A和她的姐妹们也不敢吱声了。
这是什么样的家庭养出来的儿子们才说出来的话?!
话说,A的父母一生养育六个子女,三个女儿三个儿子。父母从小重男轻女,对A和她的妹妹从小可以说是放养,自身自灭。小时候家里什么好吃的都是她哥哥们的份,她们只有远远看的份。更有甚者,A小时候身上长疮,她父母不管更不问,反正,在她们幼小的心灵里,她们是不重要的,可有可无……
生命的河流满满流淌,哥哥妹妹们长大了,都成家了。A也结婚有了自己的孩子。童年父母对她们冷漠的烙印渐远渐行…
……
转眼面对老去的父母,她们在心里的屏障除了隔阂还是隔阂!
如今老人生病了,她们压根儿就没觉得那是自己的父母,敬孝二字恍若云烟。哥哥嫂嫂们都不管自己何来管的理由。
那天我和妈妈说,这老人离我们家太远了,如果在我家隔壁,我一定会去帮助,即使他曾经很坏。如果有一天她倒在路上,我看到还是不会见死不救,毕竟那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A给她的儿子说这事时,说不要对别人讲,外婆生病了她是不敢管的,否则耐在自己身上。
老人还躺在床上,儿女们对外就说“老外婆要归西喽……”。
都在盼她死了吗!八十多岁的老人,在生命还有之时,躺在床上无人顾及无人“嘘寒问暖”,弥留之际她还记得些什么吗?!那些过往的岁月,那些她曾经做过的恶毒之事!
又一天下班,妈妈告诉我说那个老人已经“走”了!
A的儿子不愿意去,但是碍于一些场面还是去送了个礼,匆匆去匆匆回!
一个耳边的故事,也许有人听了叹息几声随着老人的消失而不再。
也许,根本没有人觉得这事有啥值得提笔的意义。也许没有也许吧!
在我们生活中有这么一句俗语“子不孝,父之过”,意思就是儿女不孝顺自己父母有很大的过错。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中有“父不慈则子不孝”说得是:父亲不知道爱护儿子,儿子就不知道孝敬父亲,有其父必有其子,既父母的所作所为对子女的影响。
这又回到文章的标题“ 子不孝父之过,女不孝谁的错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