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分享了美元的崛起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兴衰。
今天我们来看看《小岛经济学》里面提到的小岛国美索尼亚,即暗指现实中的美国,在他们不断不断降低现有鱼币的重量,并大幅增加杠杆提高债务,实则造成了通货膨胀,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书中指出:
他们的选择很简单:1.减少消费,用储蓄还债;2.增大产量,卖掉多余的货物还债;3.追加贷款,继续保持现有的消费水平。在前两个选择中,美索尼亚人都要吃苦。要么努力工作,要么减少消费,再不然就是双管齐下。而第三种选择可以把一切痛苦转嫁给外国人。毫无疑问,参议员们勇敢地选择让外国人当替罪羊。
而美索尼亚的议员们怎么甘心放弃舒服日子,于是把风险转嫁给国外,但是他们有技术,通过把产业链中的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至国外,降低成本,同时保持企业的高利润,而在发展中的中岛帝国,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正需要这样的合作,于是他们买了很多美索尼亚的债券,美索尼亚将低端制造业迁了过去。
与此同时,公司还达成了一项在中岛帝国生产冲浪板的协议,向外国工人支付鱼邦储备券,但是高附加值的冲浪板设计和冲浪技巧培训业务还保留在国内。
中岛帝国最善于储蓄和制造商品。因此,他指出:“将制造业外包给中岛帝国,效率更高。
确实,这里的中岛帝国就是暗指中国,不过西方人写的书还是把中国视为了帝国,但其实中国是社会主义,早已经不是像清朝一样的封建帝国。中国的改革开放需要全球化合作,而美国的产业链外溢也需要中国,于是在中国加入WTO之后,中美之间的蜜月期持续了10年之久。
但随着中国的高速发展,逐渐超越法英德日,来到了世界经济体第二,美国担心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不保,就想像以前打压日本发展一样开始针对中国,但中国又曾经一度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这种复杂的关系是既要维系又要打压的矛盾状态。
《小岛经济学》的作者在其第十一章 中岛帝国:远方的生命线 中也意识到:
目前美国领导人和中国的冲突不断升级,在他们决定与中国划清界限之前,需要好好认清这条生命线。当然,既然这种关系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结束得越早,痛苦就越小,对美国人来说尤其如此。白食吃得越久,有朝一日没得吃时,就越是难以自食其力。
然后目前的现实情况,美国通过不断发行债权来维持美元霸权的方式已经成了一条不归路,只能继续超发,甚至一度修改债务上限。当债务总是延期再延期才能偿还的时候,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意识到风险,于是开始减持,目前中国已经相比高峰期减持了约三分之一的美债,其他国家也在不同程度减持。
全球金融格局已经在悄然变化,人民币的话语权也在逐渐增加,我们拭目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