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东莞市十六届人大七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公布,要加快打造品质教育。年内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45所、幼儿园18所,分别新增学位4.68万和7000个。

很多正焦虑孩子上学、升学的父母们,应该可以缓口气了。我就是!我对儿子没有过高要求,毕竟人生是他自己的。
我只盼望他身心健康,至少能考上大学。这是他行走人世,必须要有的知识和素质基础。
话说前几年,东莞普高升学率仅百分三十几,吓得一大波父母出高价进课外辅导班,进贵族民办学校。

我身边很多同学、朋友就是。在他们的影响下,儿子从小学四年级下学期,开始在校外机构补课,据说还补迟了点。
哪个孩子不爱玩?儿子抱怨作业多时,我总要跟他来段唐僧念经,说升学的严峻性、考上好学校的优点,也不管他听不听得懂。
好在去年我对孩子的升学焦虑终于正常了。2020年9月,东莞市教育局开始对小学升初中生源摇号派学位,不准学校“掐尖”、“拔优”,避免教育生源、教育资源差距拉大,学校和孩子都在公平起点竞争。
儿子摇到离家不算远的一所公立中学,现已入读半年,在学校住宿,周末回来。
半年过去,他个头窜到170cm,爱学习,积极向上,与过去的内向、害羞,有很大不同。
不得不说,学校的氛围、老师的鼓励、同学间健康的人际交往,是父母之爱无法替代的狭小存在,犹如让树苗健康成长的阳光雨露,而不是光有肥沃土壤就够!
有个大学同学的孩子前年上私立中学,她看到我儿子的变化,感叹,“当初我还在犹豫,是上公立中学,还是私立中学好?有人劝我,你就一个儿子,怎么不好好培养他?”
“真应该让孩子上公立学校。儿子在私立中学,成绩中等,学习压力很大,明显没有小学活泼开朗,我还得密切关注他的精神状态!想你家儿子这样,挺好!成绩照样好!费用也低了很多。”
为人父母,没有不为子女计深远的。收费高昂的私立学校、天价学区房、挤破头报名的课外辅导班,无一不是利用了家长们的焦虑心理。家长焦虑、孩子焦虑,要培养健康完整的人格,犹如在沙漠里种树,难度不小。
对孩子来说,学习、成长、做人,其实三者是一体的。孩子的精神世界不够丰富,不修炼自己的内心,反求诸己,怎么会有真正的提升呢?所以,孩子真好读书,不必在乎读书的学校,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
曾国藩在《家书》中,答复必欲找馆出外读书的弟弟。“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可惜,很多家长看不破自己内心的焦虑。因焦虑而产盲目从众,明明夫妻两工资不够高,咬着牙也要送孩子上贵族私立学校,上天价辅导班。
公立学校学位增多,教育资源分配日趋平等化,学区房不再成为炒作教育优势资源的帮凶和推手,政府把更多关注的目光放在普罗大众身上,或许可以缓解大部分家长的焦虑。
公立学校学位增多,公共教育均等化,将为这个城市的后续发展带来更大的增值潜力,对更多普通民众的孩子来说,将获得更多向上生长,打破阶层固化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