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抽查小家伙儿的9和10的分成,说的磕磕绊绊,总是说不完整。在我的严厉提醒他的记忆态度不好时,突然一个词映入脑海——短时记忆。为了验证我的想法,于是百度词条,给出了下面的解释: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是指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储存少量信息的记忆系统,一般被认为是处于感觉记忆与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阶段。其特点是:(1)编码虽有视觉的、听觉的和语义的多种形式,但以言语听觉编码为主;(2)容量有限,一般为 4-9个组块;(3)保存时间短暂,如果信息得不到及时复述,大概只能保持15-20秒钟;(4)短时记忆的提取方式是完全系列扫描的方式。
看到短时记忆的解释后,终于把我的想法印证了。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前天学习10的分成时,老师分享了一个手指操儿歌,小家伙看了几遍后快速模仿秀完成的很好。当时又借助分成图进行了记忆。他采用的就是快速扫码记忆法,瞬间就完成了记忆。当时我还窃喜他有超常记忆。今天复习巩固时发现他有的说不完整,特别是把9和10的分成一块儿背诵时,他一直没自信,几次尝试过后总有一个被落下。
看到这种现象,我就想,昨天背的好好的,溜溜的,为啥今天就丢三落四的呢?是不是存在假记忆的情况,查阅了百度词条后才明白,原来昨天的快速扫描记忆属于短时记忆,不持久,导致今天背不全。
由此我想到课堂上,有些孩子看起来学会了,课堂提问也还行,为什么课后作业总是出错。可能就是这种短时记忆的会,由此可见课后作业的复习巩固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小家伙儿的经历,也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多启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