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本教人健康饮食的书籍,作者是营养科的教授,手上仅通过饮食治疗方案,就治愈了超10万例各种慢性病患者,没有依赖吃药和做手术,并且提出了“你的身体是你吃出来的结果”的观点。
这个观点我觉得说的没毛病,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浑浑噩噩过了许多年,日常的一日三餐,只是当成一种例行公事,从来没有留意这饮食背后的底层逻辑。
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从没有考虑过身体这部精密的仪器需要什么营养?“它”喜不喜欢?
像我们去写作,就是思想的输出,有输出必有输入,那么输入就是日常我们的所见所想,或看书获得作者的思想,或和别人聊天得到新的观点,或看电影电视得到新的启发等,输入获取的途径还是蛮多的。
但对于身体来说,输入的途径太苛刻了,食物是我们身体这个精密复杂仪器,唯一的能量输入来源!而我们日常的生活活动,写作、思考、工作、和各种体育爱好等全都是能量输出!
这样看来,怎样去选择食物,怎么去合理搭配食物,以及吃多少量,才能让身体这个仪器能健康持续的运转,为我们生活的各种活动提供稳定的能量输出有多重要!
食物的营养素划分,总共有七种。分别是碳水化合物(米面等)、蛋白质(肉蛋奶等)、脂肪(动物性脂肪肥肉、猪油、鱼油等和植物性脂肪,各种植物油、坚果类)、维生素(参与生命新陈代谢过程)、矿物质(参与生命新陈代谢过程)、膳食纤维(维持肠道消化健康)、水(参与生命新陈代谢过程)。
看似简单的划分,每一种营养素在身体都起着不可代替的化学运用。好比建一栋漂亮的房子,我们需要用饭沙子、水泥、砖头、木板、钢筋、铁钉、房梁、窗户、大门一样,缺少任何一样,这个房子都是有缺陷的和不美观。
所以我们日常选择饮食要注意合理的搭配和饮食平衡,不能完全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偏食,都会对身体造成慢性的伤害,最终都会在身体外表诚实表现出来。
大腹便便的人往往碳水化合物吃的超标;身体瘦弱没有精气神往往因为蛋白质补充的不够;皮肤干燥起皮屑,眼镜干涩,睡眠不好,往往是因为之前的普遍观点,脂肪是不好的,不敢多吃。书中明确指出这是一种谬误,害人不浅!很多维生素都是脂溶性,没有脂肪的参与,身体就吸收不了这部分重要的维生素,会造成身体的各种毛病;还有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的补充。
书中推荐地中海的饮食。因为科学研究后,这种饮食方法得慢性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的概率明显低于世界其它地区的饮食方法。
具体来说就是,脂肪占到日常饮食每一餐的30%-40%,其中动物性脂肪和植物性脂肪各一半,少吃油炸的脂肪和反式脂肪。蛋白质,肉蛋奶要占到每一餐的20%-30%,碳水化合物占到每一餐30%-40%。搭配水果、蔬菜,这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但是水果要控制量,不能多吃,因为水果含糖高,糖就是碳水化合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