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呆的时间久了,更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生活状态,每天起床是否怀揣着生活的重心?每一个日常生活的决定是否能够让自己一会不后悔?自己要做的事情是不是自愿的、想做的?如果不是,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因为情绪降低效率?
我觉得,管理自己,就是时间精力金钱,这三样东西其实都跟你拥有什么物品有关,所以我从自己的拥有物开始实践自我管理。
有些东西你喜欢,但没有使用习惯,所以买东西的成本,除了钱还有精力,有些东西对你有用,但你没有时间,所以买东西的风险,除了因为太忙而闲置,还有影响你原本的生活,有些东西看似免费,于是你疯狂收藏,但是到后来整理这些东西需要很大精力,还不一定用得上。
脑子拎得清楚的人,才能生活的简单。
至少要知道自己现阶段的生活重心在哪里,围绕这个重心有哪些是必需品,有哪些是弹性需求,在这些弹性需求里,哪些最有价值,在最有价值的事情里,自己有多少能力,能做好所有的事情吗?
比如我最近就发现,在我没有学业的时候,我的生活状态好像最好,读书健身健康饮食毫不费力,但开始上网课以后这些都“飞”了,压力饮食开始,打游戏不能自控,也胖了不少。其实这种没有办法自控的情况最好就是提前预判到,然后把零食送人,游戏卸载,买一堆健康食品屯着。
读高中的时候长辈经常唠叨一句话,是说应该“该学的时候学,该玩的时候玩”,是这个道理,有些事情在某个时间段是最有用的,这个时候你去做别的事了,哪怕是学习,也是在浪费时间,你没有注意到,生活是有节奏的。
乱买东西,尤其是大量占用时间精力的东西,可能会打破你的生活节奏,人们常说要走出舒适圈,这是主动去应对困难的知识,但有时候你以为自己走出了舒适圈,却并不是直面困难,而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