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已经黑了,我们还在上晚自习。伴着窗户对炽热灯的反光,我们同时阅读着一篇短文:《成熟的稻谷会弯腰》。

其实,那时候的我已经是基本失去了自我,把假想送到了窗外的远方,虽然看不到多远。只会捕捉到文章中的一个画面,接着任由它飘散扩张。
太热闹了,他们三三俩俩坐在舞台中间,你一言我一语的交谈着。回过神来看看语文老师,孤独的站在讲台上面,面对着黑板在思考着什么。只有无言讲台的依偎,只有炽热白灯的拂面。它们也不是自私的,依偎每个人,照亮每个人。

相比较而言,这里到底是缺少一些什么呢?话语?笑声?掌声?或是泪水?不至于,人家是喜极而泣,我们呢,一纸空文,几乎没有感情。阅读是为了题目,换位思考是为了具体逼真。我们要的是成长,而不是那六分。
真正要吸引到文章里面去,吸引到这个故事里面,并且产生由衷的思考和感悟,进而和笔者达到共鸣,这是老师所期待的,也要看老师的本事了。

老师语重心长说:“你们不要用激将法,只要诚心实意,可以不考虑六分,仅仅是为了将来。”
学习是为了自己,何必“难为”老师,给别人甩锅呢?甩锅是愚蠢的行为,不光是人与人之间,两国之间也会甩锅。既然已是司马昭之心,又何必鼠头蛇尾呢?

这篇文章根本不用讲,老实说,其实已经讲完了。题目限制了思考和想象,分数左右了尺度的胆量。为了长久发展,为了不在某一刻被击垮,退一步,弯腰迂回,而不是完全妥协,找到最好的路子。
我们根本没有威胁和“甩锅”给老师,最后似乎败得很惨。没有推拖拉就直接卯着劲往墙上乱撞,没有看清楚事情的本质,就已经大放厥词。老师没有妥协,换了一种讲法,没有脱离主题。换了一种思考,没有脱离实际。换了一种理论体系,没有触及超纲。她下完了整个棋局,看起来不战而胜。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瞬时有过这么一个感受,很快变淡了。教室里还是回到了静悄悄,眼前讲台上仍是老师一人,黑板一块,白炽灯一个而已。我的目光没有再望向窗外,下意识读起了下一篇短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