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要流淌在青少年的血脉里,展现在青少年的言行举止上
原绿色
爱国主义是每一个中国人必须拥有的正确情感和态度,也是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和品质,爱国主义教育也一直是学校教育一个永恒的话题。2024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为新时代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必将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进入一个新的“法治时代”。但法律毕竟是要坚守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底线”。在现实生活中,爱国主义教育往往会因为和学生的生活脱节,成为两张皮,流于形式和说教,效果不够理想。
要想让爱国主义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需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既高韬大方,仰望星空,又具体实在,脚踏实地,让爱国主义流淌在青少年的血脉里,成为神圣崇高的情感,又展现在日常的言行举止上,成为一种行为准则,实现法律保障框架下最高的水准。
爱国主义教育要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的根脉,也是中华儿女的精神之源、灵魂支柱,爱国主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中小学通过丰富多彩的新课程新教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地传承,就会让爱国主义的核心素养自然而然地成为青少年的精神基因和文化元素,不知不觉中成长为青少年自己的思想成分,灵魂基因,行为指南。
用优秀传统文化去滋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怀,可以从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弘扬“忠”的传统思想,为青少年埋下忠于祖国的“种子”。忠孝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思想,也是爱国主义的源流。“忠”最初似乎是“忠君”,其实从更深刻的层面讲就是爱国,就是忠于祖国,“君”是祖国的一个代表人物而已。“忠孝不能两全”就舍“孝”求“忠”的大是大非观念,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灵魂深处。把“忠于祖国”的美好传统发扬光大,就能追根溯源,源远流长,是固本的爱国主义教育。二是讲好爱国故事,激发青少年崇尚爱国英雄的志向。上下五千年,爱国历史人物浩如星辰,爱国故事波澜壮阔。比如三皇五帝特别是炎黄子孙的历史故事,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屈原投江和端午节的故事,苏武牧羊归汉的故事,民族英雄岳飞抗金和《满江红》诗词故事,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故事,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慷慨赴死的故事,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抗日英雄的故事,抗美援朝的故事,钱学森归国建设新中国的故事,新中国建设中那些可歌可泣的平凡人的爱国故事……让学生学习并讲解这些爱国人物的爱国主义故事,就能在青少年心中矗立起精神的丰碑,学习的楷模,潜移默化中形成爱国主义思想。三是熟读爱国诗词文章,润泽青少年爱国的情怀。爱国诗词文章像和风细雨,滋养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屈原的《离骚》,《陆游的《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辛弃疾的“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等等都是爱国诗词。诸葛亮的《出师表》,方志敏的《可爱的中国》,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等等爱国文章浩如烟海,阅读会让青少年在学习先进文化的同时形成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感态度价值观。
爱国主义教育要扎根青少年脚踏的大地
爱国主义教育要想让青少年接受,最好和青少年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就是要扎根青少年生活的大地,让青少年学生从自己成长的生态环境中可感知到,可触摸到,活生生的榜样就在身边。
我2004年年初到林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做校长的时候,受当年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了不起,中国人了不起,要做了不起的中国人”年度工作主题的启发,就想到“教育林州的青少年,最好用林州的素材”,就顺着想“林州有什么了不起?林州有一条红旗渠。林州人有什么了不起?林州人身上有一种红旗渠精神。要做了不起的林州人怎么办?让红旗渠精神代代传!”于是,就把红旗渠精神教育作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挖掘。把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新一代红旗渠精神传人!”,又从新课程实施的视角重新解读红旗渠精神,挖掘出“红旗渠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林州人身上的生动体现,红旗渠是新中国人民团结协作的产物,是依靠科学的产物,是开拓创新的产物。”积极进行了校本课程《走近红旗渠》的开发,让学生走“千里长渠”感受新中国奇迹红旗渠的伟大,听祖辈父辈讲当年生动具体的修渠故事感受林县人民“战天斗地建设新中国”的凌云壮志,唱红旗渠歌曲体验林县人民“千军万马战太行”、“誓把河山重安排”的豪迈气概,绘红旗渠画展示红旗渠建成以后改变林县人民生活的美好,“做红旗渠精神传入”演讲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并且,在学校建成红旗渠精神教育馆,把当年的修渠原因、过程、工具、方法和红旗渠的效益进行展示,让学生彻彻底底了解家乡,了解红旗渠。还把对学生的评价改为“红旗渠新星”评选,把学生的学习和红旗渠精神紧密结合在一起,让爱国主义从爱家乡开始,贴着地面行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代一代红旗渠精神传人从这里启航。不仅获得了未成年人道德思想教育成果奖,受到了各级的表彰,更主要的是取得了爱国主义教育好的经验,可以持续进行下去。
全国各地都有自己优秀的爱国主义历史传统、可亲可敬的爱国英雄人物和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包括博物馆、纪念馆、英模故居、红色教育基地等等。特别是民族地区,有着自己民族大团结的独特资源。随着交通的发达和经济的许可,研学旅行的兴起,爱国主义的资源和途径越来越多。如果爱国主义都从爱家庭爱家乡到爱祖国递进,扎根在青少年生活的中国大地上,自然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营养,肯定会生长成参天大树。
当然,爱国主义教育也要与时俱进,要融入学生生长的时空。现在已经是智能化时代了,学生成长的“土壤”不仅有脚下的土地,还有立体的空间网络等生态系统,可以利用的资源更广阔更丰富。要运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的视频和互动方式,把所有爱国主义剧目、电影电视纪录片等等进行筛选,选择最适合的作为“课程”资源,也可以让青少年在类似于“剧本杀”这样兴趣盎然的参与活动中内生出爱国主义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要在青少年心灵上生根
过去爱国主义教育花费了大量精力物力和财力,下了很大功夫,可能是没有真正入心入脑,导致青少年存在“知行不一”现象,没有完全在心灵上生根开花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实施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虽然法律规定的具体内容看起来比较简单,也好做到,就是每一个中国人需要自觉遵守的基本常识,但真正做到了,爱国主义也就在青少年心灵上生根了。因为这部法律涵盖了思想政治、历史文化、国家标志、祖国壮美河山和历史文化遗产、宪法和法律、国家统一和国防、英烈和模范人物事迹等方方面面爱国内容。谁做到了,谁就是称职的爱国公民。谁做到了,谁自然就拥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需要把这些规定抓实,从一点一滴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形成学生的良好爱国习惯,转换为青少年的自觉爱国行为,自律爱国品质。比如,悬挂国旗和升降国旗的规定,当青少年从法律的高度去认知和践行,就会在心灵上扎根。北京师范大学庆阳附属学校有一道风景,让参观者心悦诚服,就是周五下午降国旗的音乐一响起,无论校园里学生在读书、锻炼、说话还是走路,或者什么地方,一律会面向国旗肃立,好像雕塑一般,直到降旗结束,又瞬间恢复生动活泼的校园生动场景。每一次我看到这个场面,我都禁不住会在心灵深处波涛汹涌。周一升国旗是每一个学校的规定动作,但真正让学生能形成这样的自觉,我相信爱祖国的观念已经镌刻在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一辈子不会改变。这只是爱国行为的一个点,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保护英烈模范人物形象,维护祖国统一……这点点滴滴形成习惯,爱国主义就在青少年心上扎下了根,就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爱国要有大情怀,爱国要有小行动;爱国要有大思想,爱国需要小细节。
注:此文发表在2024年第10期《河南教育》基础教育版,题目:让爱国主义在青少年心中扎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