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心理
实践是一辈子的事---视角训练之84

实践是一辈子的事---视角训练之84

作者: 王明鹏 | 来源:发表于2018-09-03 16:58 被阅读3次

    农村人说话很实在,比如说一个人到底有没有水平,要看踏实能干而非夸夸其谈,会这样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心理咨询也是如此,理论学习目的是为了实践应用,或者说是为了解释实践,问题分析再好也不如能把问题解决掉为好。

    解决问题是个复杂的思维过程,但是这个思维可不是我们想当然的理性思考和闭门造车。津巴多心理学对此有精湛解释,其结论指出就解决问题的“启示”策略来说,这个经验法则反映的是,我们决策看起来依靠思维,实际上依靠的则是经验。

    这也是为什么教育孩子有句话,“读万卷书,走万里路,阅人无数”,还有工作中必不可少的“考察学习”,心理学中的大脑内部学习理论则是“替代学习”“模仿学习”“顿悟学习”等等,这一切都离不开经验和阅历。至于经历过能否“吃一堑长一智”那是另一回事。

    为此,我就之前李老师发的初二男生厌学问题认真请教老母亲,并写在“贵族精神原本就是奢侈品---视角训练之82 ”中,如下面:

    “今天李老师在群里发了个心理咨询案例,说是某初二男生厌学,把自己关在房间睡觉和看手机,两个月不见人包括家长老师同学,甚至吃饭也是把饭菜放门口端进去再吃,问咋办。我回老家时候就此请教老母亲,她一辈子生活在农村,不识字,也很少看电视,当然更没学过什么心理学,听了我的问题很自然直接的说,“这孩子是傻了呗”“大人吃完饭就出去,别端给吃,他饿了就开门出来吃了”“时间久了,就习惯开门出来了”“大人要有忍耐性,要沉住气”。”

    我以为我得到的答案就是老母亲经验法则的体现。换句话说,包括心理咨询在内所有职业都是经验的体验,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每个个体都要从小学习大人早已熟悉的事物做法,而无法替代或者越过,每个人的路只能自己去体验、去经历、去跋涉,用一次次经历勾勒独特的图式。

    当时在我寻找老母亲答案之前,我在群里也发过自己的所谓答案,就是简单的推理,如下:

    “去的话,目的是引导孩子能够走出房间来,步骤包括一是和孩子交谈,身体心理难受就此治疗,支持不去学校,二是告诉说都爱玩手机,一起出来玩游戏之类,三是喜欢哪里游玩,可以和家人商量出去。

    如果不去的话,告诉家长咨询有设置,必须到咨询室来,考虑孩子情况,即便去的话也不开门没有效果,但是家长可以更好应对此事,这样把家长作为咨询对象。具体包括一是理解孩子目前困境,接受现状,二是力争让孩子先出来房间,扩大活动范围,方法就是不要给孩子送饭,告诉饿了就要出来去厨房餐厅,三是找到孩子喜欢室外活动,商量出门去外,比如旅游等。”

    看起来我的答案和老母亲的答案差不多,尤其在“不要主动给孩子送饭”这一点,甚至大家都这样认同,也认为是关键点。然而需要考虑的是,大家都这样分析的依据何在?

    比如我认为母亲的回答来自她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自然智慧,有着实践基础,我很信服;我的答案则是来自李老师相关一个案例启发,自己并没有经历过,只能是照猫画虎而已,有待实践;大家的答案各不相同,但我相信都有相应认可的渠道。

    不同的是,我的分析仅仅是“分析”而已,大家的分析则是实践基础之上的“启示”,这一点点差别看似不大,其实差距巨大。因为没经历实践的理论学习,远远不如人家哪怕再糟糕的实践,二者之间隔着巨大鸿沟,好似不会踢足球的热心观众指点着球员如何射门得分。

    因此,强调实践的意义在于增加经验,而非成功多大,这是人生理论构建的基石。

    此外,自然要比较一下李老师对此案例的处理方式。

    首先提出可以不上门咨询,因为孩子不是求助者。

    而后提出决定去还是不去上门咨询要由助手决定,即保持咨询师的业务咨询专业性,不参与接访、收费、回访等咨询外环节。

    第三是家长咨询时候要建议对于疑似精神病首先排除精神病患的可能。

    最后提出从“人”这个首要出发,可以根据情况适当上门服务,但前期是咨询师充分了解情况,案例有某家长咨询两次后,咨询师与资深精神科医生共同上门确定孩子患病性质。

    总的来说,心理咨询作为职业要具有规范性,以及规定的设置,目的首先确保无害,规避风险,这既是对来访者而言,也是对咨询师说的,方式就是设置助手,排除器质性病变和精神病性可能,而后再运用咨询理念和技术具体化处理。

    对于李老师的案例参考答案,我想这也正是出自他大量咨询实践基础上的思考,把实际体会和职业理念进行糅合与提炼,在一次次案例咨询中,从人本主义出发,规避潜在风险,避免最坏情形,清楚咨询关键,才有如此实用和丰富的经验。

    无论什么职业,多去实践,获取经验,这都应该是一辈子的事。

    作业:关于初二男生厌学两月不出房间的案例处理,对比一下您前几天的回答,看有什么不同?只有不同,没有高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实践是一辈子的事---视角训练之8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xliw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