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指标,顾名思义,一个对产品具有指导意义的核心指标。
最近和其他部门合作的数据平台做出来了,得到了许多想要的指标数据。然而面对这些指标,我却显得有些手足无措。我开始思考三个问题,三个当初建立指标时没有想清楚的问题:
1.我们的产品现阶段的核心定位是什么?
2.到底哪一个指标才是我们需要持续关注的?
3.围绕核心指标我们可以进行哪些增长方案?
这几个问题,慢慢思考后才有了头绪。
第一个问题是我们产品的定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已经确定了产品的最新定位,即直播分发,打造全网最全的直播分发。在版权混乱,资讯爆炸的今天,搜索在观赏性体育赛事中扮演的检索分发位置已经越来越清晰。腾讯的NBA收费,PPTV的西甲收费,等等,当用户想看一场比赛时,找来找去,都无法满足。因此我们所具备的优势便顺势而出。用户在我们这里可以一览比赛直播源,看到全网的直播,得到始终如一的观看体验。
第二个问题是核心指标,有了这个直播分发这个定位,到底该定什么样的指标。我注意到,衡量之前部门产品的几个指标,可以确定用户是否对实验组是否满意。但是用户对我们现在的产品是否满意,以及用户在我们现阶段产品中是否活跃,用这些过去的指标是比较局限的。
pv曲线所以我们需要新的核心指标,可以衡量出我们产品的价值以及是否在向目标努力。
对比亚马逊、airbnb、知乎等网站的北极星指标,亚马逊的核心价值是帮用户寻找用户想要的商品,而在我们平台,用户想要寻找的商品即是直播。衡量商品交易量的指标是销售额,而分发就是我们“销售”的直播,所以我们的指标就应当时“直播分发量”,这就是我们的北极星指标。当我们拥有足够的资源,用户在我们这里满足了挑选后,甚至可以直接满足观看时,我们的北极星指标或许会变成直播分发时长,但现阶段我认为其只能作为一个辅助的指标来看。
有了北极星指标之后可以做什么呢,就是我提的第三个问题。任何复杂的问题都绕不过最简单的逻辑,有了这个指标当然是分析规律,实现这个指标的增长。面对杂乱的赛事,我一直渴望发现其中的规律,发现其实直播的流量永远来自那几个大头,NBA、西甲、CBA(主要是NBA),而每天的流量则受这几个赛事的对阵安排起伏。再细化其规律,甚至可以找出我们平台上各个赛事和球队的粉丝或用户数。
比赛场次数曲线相信赛事方安排比赛也是这个逻辑。所以我大胆假设,推出每个赛事或球队的稳定用户数后,去预测下一场比赛或一天的流量是可行的,并且如果预测准确则代表北极星指数的增长已经进入了瓶颈。此时,产品所需要的便是激活用户的激发性需求。
用户观看直播时,其实表现出用户是对体育感兴趣的,而直播页是用户停留时间最长的页面,因此我们是否该去优化直播页,如何去激发用户观看其他内容的需求?或许去增加一些个性化推荐,去增加一个全部直播的入口,这都是一些可选择的答案。
至此为止,三个模糊的问题渐渐变得清晰。然而理论永远需要通过实践来考量,这个指标是否能衡量产品价值,产品后续将走向何方,都是需要不断的探索和改变。
亦端 2017.2.2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