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起上班,按往常的路线上了十号线,“西局到了,公主坟到了,慈寿寺到了”,挤着挤着就到了地铁巴沟站。起初我站在不开门的那一侧,巴沟车站刚好是换侧开门,于是我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开门之后我成了迎接乘客的第一张面孔。庆幸,只有一位乘客上车,让了一点位置之后,关门,开车。上车的是一位四五十岁的小哥,上身穿着冲锋衣,下面是深色长裤。印象中是一个见过的牌子,总之不是地摊货了,左手拿了一个麻布材质的购物袋。
虽然早高峰的地铁是绝对不可能摔倒的,但是小哥右手下意识的抓了一下扶手,于是刚好看见他的衣服破了很大的一个洞,起初感觉不修边幅,后来想一想觉得还有些值得思考或者矫情一下的地方,直到现在觉得这个小哥的衣着更是难能可贵。虽然我明知一定是想多了,但却忍不住的再往下想。
抗战内战年代,我们看见此种衣着应该是司空见惯吧,无论破洞处补丁或者不补都应该引不起我们的注意,当然,私处破洞还是要补的,因为1997年才彻底删除流氓罪,所以虽然困难,但没有底线却是万万不能的。到了解放之后,破洞的衣服可能就渐渐淡出视野了,不过我们如果见到也并不会感到意外。发展到今天破洞成为了一种潮流。
相比之下现在的服装可谓华丽,能把衣服穿坏再扔的少之又少。报刊,杂志,新闻,书刊,还有小编们经常使用“物欲横流”这四个字。这四个字略显矫情吧?追求美好生活何错之有,GDP也是为了美好生活嘛,没问题!但此时想来,真知灼见的四个字,硬生生的让各路媒体用到了烂大街的程度。
任何看法都建立在角度的基础上,从物质的角度来说现在的社会算得上华丽了。精神上呢?就不谈信仰了吧,因为我们一直都比较缺乏,所以也无法有个对比。谈谈以前人做的事儿,和崇尚的事儿。
文人,艺术家,哲学家从来都是时代精神社会的客观体现,先说近代,可以数数我们知道的文人,首先国字号的Super Star,鲁迅,郭沫若(只谈才华,不论人品),矛盾,巴金,老舍,曹禺。小学课本中应该都有接触,对社会的诉求都在各自作品中有所体现。虽然小学的时候其实还读不懂,只知道鲁迅小时候在后院玩的开心。但是不否认他们都堪称文豪,然后我们可以翻翻二线明星,朱自清,沈从文,张爱玲,徐志摩,钱钟书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也只能屈居二线。萧红,陈忠实,冰心,顾城,阿城,三毛,以上各位三线明星依然都是我们熟悉的名字。当时人民的精神财富可谓是奢侈!虽然当时的教育普及程度并不高,但却涌现出如此之多的文人。不知道如果他们还都在的话会不会可怜我们这个年代,就像我们同情当时百姓的物质遭遇一样。如果可以有排名的话,近代前80名之内的文人放在当代都会是国宝,此言可能过之,但依然不能改变我们有大量的文学教授,但是少有文学家的事实。哲学方面更是如此,甚至于世界都是如此,哲学教授不难预见但是哲学家却不可多得。并不见得是因为我们缺少才华横溢的同胞,想是因为现在的媒介多,作者多,传播多,但质量普遍缺乏,他们也很苦恼为什么自己被埋没在垃圾堆中呢。不难理解现在的人怎么可能会做这样的事情,从垃圾堆中翻出一粒钻石然后上交国家。
丰富物质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精神倒退了。但并不否认今日的成就,可算作顾此失彼,或者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