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在16年出过一本书,名为《八万四千问》,书中都是大众所关心的话题,比如烦恼、爱情、关系、婚姻、我执、上师、活佛、传承等等,内容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展现。
如果说这本书解答了红尘中大部分人普遍的问题的话,那么这期我们共读的《二孩妈妈一定要懂的心理学》就是二孩家庭生活的《八万四千问》。
那些曾经让你纠结的 终将会成为你的宝藏
同样是问答的形式,很多是以回复信件的语气,亲切且条理的为我们揭开了二孩家庭的真实生活和层层苦恼的面纱。
其实刚刚翻到头几页就已经很是感动,二孩家庭的那些照片,那些发自内心的笑容,那些被俩娃弄的乱哄哄的房间,尤其是看到一位姥姥抱着孙子的瞬间,配合旁边的文字(我们也要承认,来自祖辈的爱同样也是孩子们不可或缺的成长养分,那种宠溺和无条件的爱本就和父母之爱不同。只要父母承担起养育孩子的主要责任,祖辈的宠爱并不会对孩子造成多少负面影响,反而是他们成年后的美好回忆。),瞬间十分想念在天国的奶奶。
书中的配图也许在二孩养育过程中,我们都会或多或少的依靠老人的协助,对于上班族的我们,我们的父母其实承担了更多的养育工作,这对于本应享受退休生活的他们来说,真是太不容易了,也许他们会有抱怨,也许我们会跟他们有育儿理念的冲突,但这些都是真实的不能再真实的生活了,对吗,他们也需要被爱,被看到,被认可。
当我们带着爱去沟通,去表达时,那些所谓的“难题”也是可以有解的,而我们本身其实早已具备解决问题的智慧,只是被一些信念限制住了,有时我们甚至觉得这种限制让我们无力前行,这本书其实描述了很多二孩妈妈们无力的瞬间,我们太想一切都好了,太想平衡所有关系了,于是我们带着很多副面具,我要做个好妈妈,我要做个好媳妇儿,我要做个好女儿,而其实我们唯一忘记的就是做自己。
更多书中的内容,希望各位二孩爸爸妈妈们自己去读一读,你会发现里边都是让大家纠结的“问题”,而冯颖已经经历过,并且用她心理学的专业背景为大家解读,也许弯路我们可能还会走,就像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依然还做不到,但请相信自己,用你的心去读,带着一些觉察的去走,这所谓的“弯路”可能会走出另外一种体验。
在读群的点点滴滴
我是看到要读这本书,所以毫不犹豫的加入了在读群,因为书买了挺久,一直没读,正好有个机会和姐妹们一起读,我真的没有想到,我们这个30几人的小群却创造了如此丰盛的精神财富。
我们一起探讨孩子的点滴,一起分析背后的原因,一起诉说和父母的关系,面对自身的模式,如此信任,如此坦诚,我仿佛多了很多亲姐妹一样。我们的话语,在群中总会有人去回应,让我感到无限的被接纳。Tina温柔且专业的共情和分析、微甜那自带笑容的语音、haze班长和大芝麻的生活点滴记录、还在孕吐且如此温情的娇娇、声音浑厚小宇宙超强的行如......太多太多可爱的你们,在这个冬天有你们真好。
和在读群姐们共读的这一个月,我的生命其实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这一个月中,我勇敢的拥抱了我的父亲,就在我认为已经往和解的路上迈了一大步时,生活又给了我重重的一拳,我和我爸又一次的发生了冲突,这种自己“抽嘴巴”的感觉太酸爽了,于是,我陷入了深深的失落漩涡中,这种无力感真的可以让人失去一切斗志。
于是,我决定给自己放假,我不想读什么育儿书,也不想读什么身心灵成长的书,就是想和自己好好的在一起,给自己定了两张电影票,在入场前,突然好想跟Tina诉说下,于是,我听到了Tina在医院等挂号时的回复(非常感谢Tina第一时间的回复),我跟她诉说,我是如何在扮演好妻子,好女儿,好妈妈的时候,她说到“其实,是我们小时候得到的是有条件的爱,所以我们需要去表现,我们害怕得不到那份爱......”,瞬间泪目,是啊,我是多么希望父母能看到我,多少希望得到爱人的爱,每当有冲突时,我第一时间就是想赶紧讨好的让对方平息怒火,而这个过程其实我并不舒服,只是为了维护那所谓的“和平”,但我的心其实是匮乏的。
那天看的电影也非常的有意义《神秘巨星》《奇迹男孩》,仿佛量身定做,为我打造,内心的力量感也逐步提升,我就是想好好的陪陪自己,于是,我跟在读群的姐妹们告假,想“闭关”几日,得到了大家的关心,没有一丝评判。
当我发现,我放下了讨好模式,我勇敢的跟亲爱的家人说不的时候,我身体的力量感出来了,我的爸爸主动跟我说是他的言语上不太妥当,让我别太在意;和老公勇敢表达之后,老公反倒清晰的知道了我的界限,我并没有因为自己发脾气而失去他们,反而他们更深刻的体谅了我,这是我收到的最大的礼物。
最后想分享一段话,送给大家,送给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