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本书感触颇深,如果说《史记》中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让人看出一些事件的因果关系的话。那这本书,记录发生在我们父母年轻时候的故事,却让人近距离观察人性,毕竟它离我们那么近。
我对自己使用“人性”这个词是有几分得意的,但如果自己跟自己较真一点儿的话,到底什么是“人性”呢?我却有些说不出来,即使脑中有一些模糊的想法,但也不敢随便下定义。
这让我想起了老公去年减肥这件事。老公成年后体重在120斤左右,后来这些年体重逐渐增长,虽然能感觉到它的变化,但像浸泡在温水中的青蛙一样,都一点点接受了那些多出来的脂肪,和慢慢改变的体型。
以至于体重最重的时候达到210斤。因为体重的增长,这些年时常把减肥挂在嘴边,因此我也经常告诉他吃饭多吃菜,少吃肉和主食,每餐最多八分饱,日常不可暴饮暴食,少喝饮料等,但说实话不管是他自己实施还是周围人的劝导,结果都效用不大。
唯独今年用三个月时间把体重减到了150多斤,我不曾细细想过为什么今年能有如此成就,是不是年龄到了一定程度,再做这件事就一定会成功?还是因为今年辞职在家休息了大半年,不再吃外卖的原因?
细究起来的话,发现这个问题相当复杂,所以别人问起来他怎么减下去的,一时不知如何回答,只能是别人问一句回答一句。是运动减肥吗?是。做什么运动?运动量大吗?跟着直播做操,运动量不大。
别人问到这里,便感觉抽丝剥茧发现了真理一般,也想照此“方法”减肥。但我基本能肯定这么问的人一定不会成功的。
因为稍微站的高度高一点的话,便能发现“减肥”这件事情的本质。因为今年老公辞职,长时间在家无事,所以才想找件事来做,可以说是上班上出来的惯性习惯。可以说是缺什么补什么,有点阴阳太极图的意思。
包括在减肥的过程中,不但做操,还会室外运动,跑步和骑行掺杂,说不好是哪方面在起主导作用。不过因为在如此操做了十来天,减掉了三四斤以后,逐渐找到了感觉,就像做一件什么事情,不断获得期望已久的利益,这件事情便不断循环下去,最后减肥成功。
可以说减肥这件事从开始就不是一件事,而是一件系统的事,每个阶段,不管是减肥者本身,还是外界的反应,都有不同的心理层次。归根结底,如果一定要有一个“减肥”方法的话,那就是“人性”,再没有比它更适合,更贴切的词语了。
正因为减肥这件事,符合了人性的平衡这一规律,所以减肥才得以成功。用了这么大篇幅来说老公减肥这件事,是因为看了大师这本书,突然就有一点顿悟,特别是书中在说的这件事,对“人性”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但这个话题即便大师能出书,我也觉得自己不能说,想完好的说出来,估计也发不出来,心里多少有些憋闷,只能如此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