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女儿去学校的路上手推车碰到了本地人,就算道过歉了对方依然不依不饶地骂骂咧咧,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被骂,上次在市场挑水果的时候手推车没有及时移到边上挡了道,也被不停念叨。东莞本地人感觉很排外,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
我们住的小区是区中区的结构,外圈是一排排密集的租房由外地人住着,内圈宽敞新式楼栋住着本地人,虽然共享同一条路道,同一片天空,但生活没什么交集。他们的车子停在专门的地下室,外地人则是交钱租用外圈空余的场地停车,他们有自己的游泳池与儿童游乐设施,但不对外地人开放,外地人仗着人多,倒也没有寄人篱下的委屈,你看路旁临立的餐厅汇聚了东南西北各种风味,路上到处能听到的都是掺杂着各种外地的方言,哪里还能嗅到本地的味道。本地人对于外地人的反客为主当然心有不满,而外地人虽然适应了环境,但必毕不是自已的故乡,谁都想要一个真正自已的窝,可是面对让人生畏的高额房价,只有叹气的份。
那既然如此,为何我们还要坚守在这个城市? 故乡除了承载了童年的记忆给不了太多的安慰,两千块的工资除了吃饱饭就不能有再多的奢想了。可是下一代呢,下一代总不能烂在这种生活里,我们总要尽量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资源,尤其是教育资源,想想当年自已读完了初中到外地求学,老师说英语发音完全不对要全部重新学过,这就是乡下教育质量引起的,又让我想起了当年一位老师,他对本宣读的教学方式使全班同学在上他的课都昏昏欲睡,就是这样的一位老师既然还同时担任了语文、历史、音乐、政治等多门重要课程,也难怪我们不喜欢这些学科,现在想来真是误人子弟。这些都是当时的教师资源匮乏导致的,现在或许有所改善,但怎么样速度也是追不上这边,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会像我当年这样过来。
所以,坚守在这个城市,更多的应该是为了孩子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2146394/e20866ad7722ea1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