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名: 子どものセンスは夕焼けが作る
。。ISBN: 9787572230400
。。内容简介。。
不管在什么领域,那些杰出的人都是从基础做起。但是建构好基础之后,左右未来发展的也许并不是大量的知识、技术,而是创造力和审美力。本书的作者,日本知名美育教育家山本美芽,通过采访数百位日本教育界和艺术界人士,并总结自己的育儿经验,为父母们提供了培养孩子创造力和审美力的有效途径。
在书中,作者告诉父母们,美感和好品味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倾听风声雨声、观察花的不同质感、寻找能代表自己心情的颜色,甚至是妈妈的发型服饰都可以塑造孩子的美感,让孩子成为一个有趣的创造者。
在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美育不仅能培养孩子审美力和创造力,更有助于打造孩子健康的心态。本书提供了超多实用的tips,将美育融入日常,丰富孩子生活感知力,让孩子成为一个即成功又美好的人。
。。作者简介。。
山本美芽
1971年生于日本崎玉县。1995年毕业于东京学艺大学研究所教育学研究科,主修音乐教育学。曾任崎玉县公立中学临时教师、养护学校教师,之后专职从事写作。著作有《苹果不是红色的》《迈向21世纪的车尼尔》等,同时还为《即兴乐》、《爵士生活》、《肖邦》、MUSICA NOVA、《教育音乐》等音乐杂志撰稿。
。。短评。。
#
读来很让人放松的一本育儿书,用朴实的语言讲出了亲子互动的最简单的道理。
#
美感其实并不是遥不可及的,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塑造孩子的美感。
#
这个时代,文盲不多,美盲很多。这本书告诉你如何从小发展孩子的审美力。
#
日本人的书就是这样,虽然絮絮叨叨的,但很温暖,很美好,他们经常能发现一些非常细节的事情,然后很精准地总结出来。
#
作为个“过来的孩子”,不得不说这本书真·点醒人。即便兴趣发展成了专业,也不希望孩子将它当作与人竞争的手段,而是作为提高人生品质的一种途径——这种冷静平和的育儿心态现在看来更加珍贵。
#
我儿子正在学打击乐,一直想看一些培养孩子艺术感觉的书来引导他,恰好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音乐教育家,大概一个下午的时间就读完了。
整理了几十条笔记,按照章节重新梳理了一下,补充了一些我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希望对想同样培养美育的父母有所帮助吧~
美感来自好的习惯
要想在一个领域做到领先,必须掌握熟练的基本功。打好基础之后,至关重要的就是创造力。创造力来源于敏锐的五感与久经磨砺的对美的感知力。
美感无法轻易获得,它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踏实地磨砺与积累,而且需要从小不断练习。花费一二十年来培养美感是很有必要的。经年累月培养出来的美感是一个人无法被轻易撼动的宝贵资产,它能在任何场合帮助到你。
如果想让孩子对美的感知力达到世界级艺术家的水平,只靠父母的引导当然是不够的,还需要孩子自身的才能和机遇。
十岁之前是为孩子的五感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时期。
改变家中的景致
环境对美感的塑造是润物细无声的:
尽量在家中多布置鲜花和绿植。如果觉得从花店买很贵,也可以尝试自己种植。
在墙上挂一些名画或海报,装饰墙面。
将玄关的鞋子摆放整齐不仅整理了环境,同时也能整理心态、提高专注力。
长时间持续地观察一种花,你会对它的质感和色彩有实实在在的感受;在家里布置精美的画作是孩子们画画时重要的灵感来源;用心摆放好鞋子的同时,孩子的注意力和观察能力也能得到锻炼。而且这几个建议都不需要家长有任何艺术基础,可操作性比较强。
彩色心情
通过观察大自然培养孩子对色彩的感知力:
经常和孩子一起观察大自然,一起讨论大自然中变换的色彩,打开孩子发现美的雷达。
画画的彩笔颜色越丰富越好,从众多颜色中找到自己心仪的颜色,这个体验很重要。
比把钱花在饭馆、游乐场中,我认为给孩子买一些色彩丰富的画材更有价值。有可能的话,水彩笔、蜡笔、彩铅、水粉颜料都接触一下,这样孩子还可以增加对颜料质感的认知。
培养乐感
唱歌是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
儿歌音域窄、短小、便于记忆,是首选的练习素材。
儿歌最好边唱边跳,这样同时调动声音和身体两个系统,提高孩子的协调性,为以后学习乐器打下基础。
古典乐也是很好的培养乐感的素材,可以适当引导。
学会用自然的声音自然哼唱,高音时用假声。
活泼好动的孩子听到音乐自然就会边唱边跳(我儿子就是),我也是发现他的节奏感还不错就开始培养他打架子鼓。古典音乐我没有试过,但我认同作者说的应该让孩子多接触一些音乐会后者舞台剧等艺术形式,教孩子唱歌、训练假声这个有一定难度。作者自己是音乐行业从业者,但大部分读者比较论难,能做到让孩子想唱就唱就很不容易了……
品味质感
让孩子理解“质感”的概念:
用餐时多和孩子一起描述食物的状态。
常常更换一下餐具,让不同的食材搭配不同材质的器具。
让孩子多注意聆听不同材质发出的声音。
五感是相通的,声音也是有颜色和味道的。我觉得孩子在小时候(比如4、5岁)对这种感觉是极为敏感的。有时候他们挑食可能就是因为食物的质感、颜色、气味让他们联想到一些不舒适的情景。
所以训练孩子体会质感可以帮助他们尽早理解事物性质改变的因素是什么。
重视游戏
培养孩子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
认真游戏。只要孩子能沉浸其中,父母只需要从旁协助。
选择音质好的玩具,孩子一旦形成了错误的音感,后期会很难修正。
丢沙包、折纸、翻绳能有效锻炼孩子的手指肌肉和爆发力。
我发现当孩子进入全神贯注状态后,你叫他是完全听不见的。看来以后不要总埋怨“为什么大人叫你不答应”,要学会观察孩子的游戏状态。另外补充一点我的建议,千万别让孩子从小就养成刷抖音、小红书的习惯!
漂亮妈妈
妈妈也要懂得取悦自己:
定期维护发型,穿得体的服装。
定期外出用餐。
保持好身体,多运动。
作者是妈妈,所以从女性的角度写的。但这个道理对爸爸也是适用的,父母的生活态度会影响孩子。不在于穿多奢侈的衣服吃多昂贵的餐厅,最重要的还是给孩子培养一个概念:打扮自己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也是爱自己的表现。
感官抽屉
想要有好的表达,前提是得有强大的吸收能力:
打开“五感天线”,充实感觉和记忆的资料库。
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深入地吸收和用心感受。
先在喜欢的领域深耕,再扩展至周边,形成“山”型“感官抽屉”。
去不同的地方体验生活或改变生活环境积累感官。
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尽可能利用五感多丰富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能发现孩子的兴趣,协助他深耕探索达到触类旁通。说实话这个方法对家长是一大挑战……
魅力光环
培养不凡的气质:
保持优雅的姿态,一旦形成习惯,气质也就随之而成。
精确拿捏语速和音量,提高对声音的把控力。
教孩子客观观察他人言行并反观自己。
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育儿过程中逃避不了的课题,这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极大的耐心。如果有一些事能让我们在24小时、365天都进行这样的锻炼,假以时日,变化就会十分显著。说白了,教养孩子就是父母对自己的一次修炼。
不提”没有钱“
在有限预算内最大化地培养美感:
好品味的核心不在于奢侈品的堆积,而在于搭配上的平衡。
多鉴赏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保持感知力,寻找预算内“最好的”作品。
这章内容我是非常赞同的,很多家长一提孩子学艺术就等同于昂贵的支出,好像普通人家的孩子就学不起了似的……而且说实话我觉得现在的兴趣班,花钱多的真不一定就教的好。家长多给孩子创造环境,多陪伴孩子。比如我给孩子报架子鼓课程,每天我都坚持陪他训练1个小时,这比他只跟老师学要省钱多了,办法总是有的~
善用嫉妒心
调整育儿心态:
与其羡慕别人,不如努力提升自己。
评价孩子的作品时要用“精彩”“巧妙”,而不是”好“与”不好“。
音乐和艺术是用来丰富人生的,不是用来比较和竞争的素材。
失败不可避免,及时转换注意力有助于避免陷入自怨自艾的恶性循环。
孩子把“成为第一”当成目标是一件危险的事。一旦孩子认为“超过所有人,在竞争中赢得胜利”是自己的使命,那么他在遭受失败时往往很难走出来。我们要尝试放弃和别人竞争,最重要的不是向别人证明自己有多优秀,而是能够自得其乐。看完这章我绝对改掉平时的一个习惯,不再说”我看看哪个小朋友第一个怎么怎么样“,而且我也明白为什么他之前有一次不是第一名马上就哭了……
另外关于孩子学音乐这件事,我很庆幸能跟作者有同样的观点:
除非孩子具有超越常人的才能,否则最好还是把音乐作为一种兴趣,不参与竞争。这样孩子才能享受过程,有更多的收获。如果孩子最终走上了专业之路,那实属幸运,如果没有,也绝非憾事。
让孩子多接触各方面的内容,体验更多的可能性,再视他们的学习情况而定。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并替孩子决定他的发展方向,是极不合理的事。
希望所有学音乐孩子的家长能一起共勉吧!
保持平静的心情
打造强大的内心呢:
紧张的时候,很无聊的小事,也能让人放松下来。
多选“自己喜欢的”日用品来提升幸福感。
比起精彩的表现,“全力以赴”的精神更值得尊敬和鼓励。
情绪低落的时候要大声喊“加油”。
总结
这本书很快就可以读完,印象最深的有两点:1,孩子的美感需要日积月累的五感训练来提升;2,想培养好孩子,父母更应该修炼好自己的内外功。
就像作者结尾说的:如果不是因为带孩子,很多事情我们永远都察觉不到。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