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把张文质老师的《教师的使命》这本书读完了,也被张文质老师的教育信仰和对生命化教育的见解所感动着。
我是一个比较懒散的人。这本书本来是我十一月份的计划,但是因为各种工作导致拖拉到现在,所以战线拉的比较长,导致现在合上书,你让我从头到尾把读这本书的感受写出来是很困难的。
原来写阅读心得体会,我经常会从开始的篇章写起,这也有重述加感悟之嫌。例如在读苏霍姆林斯基老师的《给教师的建议》的时候,我是每条建议之后都要写一篇心得体会的,苏老师的文章一直是教育的圭臬,也是我一直珍藏的书,每一年我都会读读,到现在已经读了三遍了。每一遍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感受都是不一样的,我想这就是教育经典著作的独特之处,能够让我们不自觉地结合我们的教育现状和实际去链接去思考问题并寻求新的突破口。
而张文质老师的这本《教师的使命》让我也有这样的感觉,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看到张老师娓娓道来的一些观念和我根深蒂固的一些陈旧的教育思想在对抗,慢慢地融化了我一些不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这其实是一个很难的过程,因为这些思想从我出生就在不断重塑着我的行为,而且二十几年传统应试教育对我的影响是深入骨子里的,所以读张老师的书就要慢下来品,就像张老师的《教育是慢的艺术》一样,我们不仅仅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慢下来,要深入孩子的心灵,我们在学习阅读成长中也要慢下来,要和优秀教育专家的思想去碰撞去交流去融合,只有在这样不间断地阅读中我们才能慢慢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和认知。
合上书,我脑海中关于读了这本书的点点滴滴也开始在心中流动,慢慢地展开了和自己的对话。
一、让孩子成为孩子
其实这句话是很矛盾的,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孩子不一直是孩子吗?他们不是孩子是啥?但是很遗憾地是读完张文质老师的这本书,结合我现在的教育生态环境,我想到的那一声呐喊来自鲁迅先生:救救孩子!一百年前的呐喊却如此生动地摆在了我的面前,有可能我杞人忧天,但是从我经历过的小中高的学习来说,我真的想说出这样一句话:救救现在的孩子!
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那个年代的我们并没有多大的心理问题,借用张文质老师文中的理念就是我们一直是孩子,那时候的教育遵循了我们成长的规律。我们父母那时是敬畏教育的,我曾经因为犯了错误老师揍了我,回家告状结果被老爹又狠狠地揍了一顿,没有理由老爹说既然老师揍我那一定是我的错,从那以后我在学校被老师批评了也好,揍了也罢,我再也不会回家告状,因为我知道我会被揍第二次。
那时候的我们老师管的严,家长不管,但是放心交给老师,而且从来不会到学校找老师的麻烦,老师也放心去管教我们。我们放了学也没有那么多的安全隐患及焦虑。下午放了学我们经常干过的事就是去河里抓鱼和洗澡,用鞭炮去水库炸鱼,早晚玩到黑才回家,回到家老爹一个巴掌拍个去鼻血就流了出来;周末的时候我们会来到家前那一望无际的田野抓蚂蚱,来到我们孩子王家里用方便面调料炸蚂蚱吃,或者在河边支起一个烧烤架烤鱼吃,也会去果园里偷苹果,去山墙头捉鸟被瓦砖打的头破血流......
我一直想那时候的我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心对未来充满希望和向往,我们也会在错误中不断受伤,但是从来没有因为受伤而产生心理问题,这与当时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宽容离不开的,那时候我们的同学没有一个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就在于张文质老师说的那样,我们只是儿童,我们在儿童的世界里自由成长了起来而已。
但是现在的孩子还是孩子吗?我真的充满了无限的怀疑。我们教育的内卷已经从高考来到了小学,从社会来到了教师和家长层面,我们更多的老师的时间精力都是放在了学生接收知识和老师能力的培养之上了,家长也过度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我们所有在校的时间用来关注孩子的学习和考试,晚上再布置更多的作业,孩子到了晚上十一二点再睡觉,没有充足的睡眠,没有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没有在校成长的喜悦,没有喜欢的老师,校园里面死气沉沉对于他们来说就是牢笼甚至地狱,他们怎么会热爱学习和生活呢?
张文质老师的呐喊振聋发聩,是啊,我们从来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也没有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内心需求,导致孩子在学习这条路上越走越窄,越走越郁闷,而且开始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抑郁、暴躁、焦虑、自残甚至自杀,这都是教育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所以我们家长也好,老师也罢,一定不要过度干涉或者扭曲孩子的成长规律,多陪伴鼓励孩子,多尊重关心孩子,让孩子成为孩子!
二、在教育的天地实现人生价值
人活一世,要有自己热爱的事情,这样人生才有意义。
读完张文质老师的《教师的使命》,我就在想张老师用他的文字温暖着我,给我教育和生命的指引。就像苏霍姆林斯基、朱永新、李镇西、陶行知、魏书生等老师一样,都是用自己的信仰和力量影响着中国的教育生态,他们是中国教育的国之大者,也是我一生追随学习的榜样。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在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我发现我的一些理念也是能够和张老师的思想契合在一起的。
我从小学习就不算好,脑子比较笨。小学的时候还没有很明显,但是到了初中就开始成绩下滑,到了高中我成了班级妥妥的学困生,班级倒数十名一定有我的一席之地。我求学阶段遇到的老师大部分都对我很好,但是也有我两个非常惧怕的老师,到现在我心里还有阴影。
所以在2009年参加工作的第一天我就在心里默默告诉自己,一定不要成为伤害我的老师那样的老师,而是要学习那一些对我好的老师的优点。虽然我是学困生,但是我的班主任老师和语文老师从来没有放弃我,而是发现我的闪光点表扬鼓励我,到现在我依然记得他们的好。毕业第一年我就去了我班主任家和他汇报,虽然我学习不好,但是我考上了老师,没有给他丢脸。
而且那时候两位老师对我的影响也慢慢的塑造着我的教育理念: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用心关注影响每一个孩子。这个理念一直坚持到现在十五年了。
我从刚开始给孩子购买图书、文体器材、陪孩子过生日、写生日祝福信到带领孩子们用互联网看世界,再到这几年开始关注孩子心灵及心理健康想走进孩子的心灵,我一直走在这一条路上,我从工作时到现在的一些孩子还和我联系着,我最喜欢听他们喊我荷包蛋,我想我一定在他们的生命中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读了张老师的《教师的使命》,我发现还是有些根深蒂固的教育思想在影响着我,对于知识的传授讲解上,对于应试的一些行为都很简单粗暴,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成长规律,这也是我下一步需要学习改进的。
但是我一直知道我的人生价值和意义就在教育命业上,我会宽容孩子的缺点,发现表扬他们的闪光点,希望能够激发起他们对于学习和生活的兴趣和热爱。而我需要做的就是不断阅读、写作,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因为我知道只有我越来越强大,我才能够更深刻地影响更多的孩子,甚至改变他们的一生,这也是我教育一生的追求和信仰。
我报名参加了2024年新教育的教师读书会,想能够找寻到尺码相同的教育同仁,无悔地度过每一天,我也坚信我可以更好地和孩子链接,走进他们的心灵,成为那一个点燃孩子生命之火的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7355431/805c4e3382ae56c7.jpg)
网友评论